文章解析

zèng
wáng
shì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2
xīn
tóng
chén
yuǎn
shī
bīng
jiàn
qīng
xiàn
tóng
zuó
shì
shēng
chén
gǎi
rén
qíng
shàng
yáng
qiū
wǎn
xiāo
xiāo
luò
shuǐ
hán
lái
shēng
tàn
yóu
wéi
zhé
yāo
lián
cōng
páng
xíng

译文

我的心性如同林野中的鹤一般,远离世俗凡尘,诗作如同晶莹剔透的冰壶一般清澈见底。曾经与你同在官场共事,仿若还在昨日,住途的沉浮不会改变故人之间的情谊。秋夜里上阳宫下起了潇潇细雨,冬季来临,洛水夜夜传来潺潺流水声。可叹自己仍然是屈身事人的州县小吏,可怜马只能在路旁慢行。

逐句剖析

"心同野鹤与尘远":我的心性如同林野中的鹤一般,远离世俗凡尘,

# 尘:尘世,社会污浊。,野鹤:鹤的性情孤高,居于林野,常用来比喻隐士。

"诗似冰壶见底清":诗作如同晶莹剔透的冰壶一般清澈见底。

# 冰壶:比喻人格高尚清白廉洁。人应该像野鹤一样,远离社会污浊的东西,写出的诗就会像冰壶一样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曾经与你同在官场共事,仿若还在昨日,

# 趋:小步疾走。

"升沈不改故人情":住途的沉浮不会改变故人之间的情谊。

# 升沈:指仕途的升迁与贬谪。

"上阳秋晚萧萧雨":秋夜里上阳宫下起了潇潇细雨,

# 上阳:指上阳宫,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为唐高宗李治迁都洛阳时修建,地处洛阳皇城西南,与洛水相邻。

"洛水寒来夜夜声":冬季来临,洛水夜夜传来潺潺流水声。

# 洛水:河下游南岸大支流,位于河南省西部。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叹自己仍然是屈身事人的州县小吏,

# 吏:一作客。,折腰:弯腰行礼,此处指屈身事人。

"可怜骢马路傍行":可怜马只能在路旁慢行。

# 骢马:青白色相间的马,这里指御史所乘之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王侍御》由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诗。诗中先以“野鹤”“冰壶”为喻,高度赞扬友人孤高心性与清亮诗品,接着叙述友人升迁后不忘旧情的事例,凸显其重情重义。又借上阳宫秋雨、洛水寒声,运用互文与借景抒情,既抒思念又表自身为官之苦闷。结尾再次刻画友人清正廉洁形象。写作手法上,比喻生动贴切,情景交融巧妙。全诗语言质朴,却将对友人的赞美、思念及自身感慨自然呈现,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赠王侍御》由中唐诗人韦应物创作。当时韦应物任职洛阳永,王侍御曾与他同为府县吏,王侍御升迁后仍未忘记故人。韦应物被这份情谊所感动,同时,反观自身仕途境遇,感慨自己仍为“折腰吏”,在这种复杂心境下,写下此诗以表达对王侍御不忘旧情的感激,以及对自身处境的自伤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诗。描绘了友人心性孤高如野鹤、诗风清亮似冰壶,身居高位却不忘旧情的美好形象,借上阳宫秋夜的萧萧雨、洛水寒夜的声响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思念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比喻:“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中,以“野鹤”喻友人孤高心性,远离尘世纷扰;用“冰壶”比友人诗歌风格,清爽透亮无杂质,生动展现友人高洁的诗品与人品。互文:“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上阳宫的秋雨与洛水的寒声相互映衬,并非独立描写,共同营造孤寂清冷氛围。借景抒情:“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借上阳宫秋夜的萧萧雨、洛水寒夜的流淌声,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自身为官不得解脱的苦闷之情。

3. 分段赏析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诗人韦应物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精心选取了“野鹤”与“冰壶”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高贵意象。“野鹤”,在传统文化语境中,一直都是孤高、超凡脱俗的代表,它们翱翔于天地之间,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自由自在。诗人借此来比喻友人的心性,表明友人如同野鹤一般,有着遗世独立的高远志向,其内心世界纯净而又远离世俗的污浊与凡俗。而“冰壶”,那是一种盛着冰的玉壶,冰的清澈透明与玉壶的洁净无瑕相得益彰,恰似友人的诗歌风格。友人的诗作,如同这冰壶中的冰一般,清爽透亮,毫无杂质,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仿佛能够直抵人心,让人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美。这两句诗,不仅仅是对友人诗品的高度赞誉,更是对其人品的深刻肯定,充分体现出友人的人品与诗品达到了一种完美的统一,其高洁的人生境界令人由衷地赞叹。“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这两句,诗人从对友人的抽象赞美,自然而然地转入到具体事例的叙述,以此来进一步印证友人那高贵的品行。我们看到,友人如今身居御史之位,在官场中已然有了较高的地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忘却过去的经历和曾经一同共事的人。他依然会和府县一级的官员们一起回忆往昔共同经历的那些日子,那份对过去的珍视之情溢于言表。更为难得的是,无论友人在仕途上遭遇何种起伏,是平步青云官居高位,还是命运坎坷遭遇贬谪,他都始终坚守着与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丝毫没有因为自身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对友人的态度。这足以证明,友人是一个虚怀若谷的人,他不会因为职位的高升而变得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待人接物依旧保持着那份真诚与谦逊。同时,他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深知友情的珍贵,不会因为贵贱的差异而轻易舍弃与故人的情谊。这种无论地位如何变迁都坚定不移的情谊,正是友人与诗人之间车笠之交的有力印证。通过这两句诗,友人那心性孤高、诗风清亮、坦然待人且重情重义的形象,在读者面前变得愈发丰满、立体,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为何这样的友人能够成为诗人的至交好友,因为他的种种美好品质实在是令人难以抗拒。“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这两句诗,诗歌的情感脉络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之前对友人的赞美之辞,悄然转入到对诗人自身境遇的细腻描写。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上阳宫和洛水的景象相互交织、融合。上阳宫,这座承载着历史沧桑的宫殿,在秋夜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孤寂冷清。萧萧的秋雨,淅淅沥沥地飘落,仿佛是历史的叹息,又像是诗人内心的哀愁。而洛水,那滔滔不绝的河水,在寒夜中流淌,发出阵阵声响,每一声都仿佛敲打着诗人的心房。这里的“萧萧雨”与“寒来夜夜声”,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单纯描绘,更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巧妙运用。诗人通过营造这样一种孤寂清冷的秋夜图景,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在这难眠的深夜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这冰冷的秋雨、寒彻的洛水,也象征着诗人在官场中所感受到的那份寒意与无奈,一种为官却不得解脱的苦闷在字里行间悄然蔓延。然而,这两句诗又不仅仅是诗人自身心境的写照,在诗人的心中,他或许也在暗自揣测,远方的友人此刻是否也如自己一样,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孤独地面对这凄清的景象,是否也会在这萧萧秋雨和洛水寒声中,思念着自己呢?这种将自身情感与对友人的关切相互交融的写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复杂,也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诗人再次将笔触聚焦在对友人形象的刻画上。在这里,友人常常自谦地称自己还是一个需要为生活、为官场琐事而折腰的小官,尽管他现在已经骑着象征着地位的骢马,但在行路时,依然会选择靠着路边行走。这种行为细节的描写,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它生动地展现出友人即使在仕途有所成就之后,依然保持着那份清正廉洁、不张扬的高尚品质。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官职提升而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反而更加低调、谦逊。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既进一步丰富了友人的形象,也再次强调了友人的美好品德,让读者对友人的敬意油然而生。整首诗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描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友人与诗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诗人自身的复杂情感。

4. 作品点评

《赠王侍御》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摒弃过多修饰,使得情感表达自然流畅,诗人对友人的赞美、思念等真挚情谊毫无保留地展现,于质朴中尽显动人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东湖喜韦苏州《赠王侍御》诗“心如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一篇,真佳句也。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 三、四似杜感沉着者,五、六自是中唐绝调。

明袁宏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惧谗》

下一篇:唐·李白《寄当涂赵少府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