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yóu

朝代:唐作者:曹唐浏览量:1
jìn
xìng
nán
yóu
wèi
huí
shuǐ
gōng
zhōu
cuī
zhèng
shù
guān
xīn
nán
fàng
hóng
luó
zhàn
jiǎ
bēi
zhǎng
hǎi
cháo
shēng
yīn
huǒ
miè
cāng
fēng
nuǎn
zhàng
yún
kāi
huā
yuè
liàn
chù
shēng
jiāng
shàng
lái

译文

尽情南游最终没有返回,船工和船夫不必催促。正思念着关乎碧树的动人诗句,难以放下那红螺制成的蘸甲酒杯。涨潮时海上阴火熄灭,苍梧暖风使瘴云散开。芦花寂静月色像白绢,哪里的笛声从江面上传来。

逐句剖析

"尽兴南游卒未回":尽情南游最终没有返回,

"水工舟子不须催":船工和船夫不必催促。

"政思碧树关心句":正思念着关乎碧树的动人诗句,

"难放红螺蘸甲杯":难以放下那红螺制成的蘸甲酒杯。

"涨海潮生阴火灭":涨潮时海上阴火熄灭,

"苍梧风暖瘴云开":苍梧暖风使瘴云散开。

"芦花寂寂月如练":芦花寂静月色像白绢,

"何处笛声江上来":哪里的笛声从江面上传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游》是唐代诗人曹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诗作描绘了岭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征,如“涨海潮生阴火灭”和“苍梧风暖瘴云开”等句,展现潮湿多雾的气候特点;通过“芦花寂寂月如练”的月夜意象营造寂寥意境,结合“北人愁”表达旅途思乡之情。诗中采用对仗手法,加强景物的对比描写。现存两个版本,反映了曹唐对现实题材的拓展。全诗通过景物描写传递游子漂泊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曹唐(797?~866?),唐代诗人。字尧宾,桂州(今广西桂林)人,一说郴州(今湖南)人。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第,咸通中官至使府从事。其诗题材,大都取自古代神话传说及六朝志怪小说,迷离缥缈,瑰奇多彩,想象丰富,文辞清丽,对其后游仙诗有所影响。代表作品有《病马》《大游仙诗》《小游仙诗》等。明人辑有《曹从事诗集》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岭南地区正加速开发。诗中的“铜柱”指东汉马援在交趾立的界碑,“交州”是唐代的行政中心。曹唐本以仙道诗闻名,此作却转向现实内容,可能与他在岭南的游历经历有关。与《仙都即景》等纯游仙诗相比,本诗融合了地理纪实和情感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介绍了诗人南游未归的状态,描绘了南疆涨潮、风暖瘴开及月夜芦花、江上笛声等景象,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眷恋和对宴饮的流连,营造出空灵又带怅惘的意境,表达了其南游中的复杂情感与漂泊之感。

2. 写作手法

对偶:“涨海潮生阴火灭”对“苍梧风暖瘴云开”,两句词性相对、句式工整,既展现了南疆海潮涨落、瘴云散去的自然景象,又体现了岭南地区的气候与地理特征,使诗句富有节奏感。比喻:“芦花寂寂月如练”,将月亮比作白色的丝绸(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夜月色皎洁、柔和的特点,与“芦花寂寂”相呼应,营造出空灵宁静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尽兴南游卒未回,水工舟子不须催”,开篇点明诗人南游的状态,游兴正浓却尚未返回,还不让船工和船夫催促。这两句既写出了南游的随性,也隐隐透出一种漂泊未归的意味,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政思碧树关心句,难放红螺蘸甲杯”,写诗人一边思念着那些关乎“碧树”的动人诗句,一边又舍不得放下手中那盛着酒的红螺杯。“思句”与“难放杯”相呼应,体现出诗人在南游中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文学的眷恋,也有对当下宴饮的流连。颈联“涨海潮生阴火灭,苍梧风暖瘴云开”,描绘了南疆的独特景象:涨潮时,海上的“阴火”渐渐熄灭;苍梧一带暖风拂面,弥漫的瘴云也散开了。这两句对仗工整,既写出了岭南的自然特征,也让读者感受到当地气候与风物的独特,展现了诗人对南疆景象的细致观察。尾联“芦花寂寂月如练,何处笛声江上来”,以景作结:寂静的芦花旁,月色像白绢一样皎洁,江面上不知从何处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寂寂芦花”与“如练月”营造出空灵的意境,而“何处笛声”则添了一丝怅惘,让全诗的情感更加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悲慨》

下一篇:唐·来鹄《鹦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