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滴露夏夜清":凄清的夏夜,静得可以听见树林中的滴露之声,
"南山子规啼一声":终南山一声声子规鸟的啼声清晰可闻。
# 子规:杜鹃鸟,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每到夜晚,啼声悲切,如“不如归去”之声,故名。,南山:终南山,位于长安南。
"邻家孀妇抱儿泣":耳边又传来邻家的孀妇抱儿哭泣的声音,
# 孀妇:寡妇。
"我独展转何时明":孤寂的我辗转难眠,何时才会天明。
# 何时明:一作何为情。,展转:一作宛转。犹辗转;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一二句,便将笔触落在子规夜啼之上。“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清爽宜人的夏夜,本是适合酣眠之时。然而,那来自南山的子规,却在此时啼叫起来,其鸣声悲切,宛如一把锐利的钩子,轻易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四周空旷宁静,正如高启所云“山空人静声更切”,这突兀的“一声”子规啼,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泛起层层涟漪,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三四句。“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辗转何为情”,邻家的孀妇,在听到这子规夜啼后,深埋心底的伤心事被瞬间勾起。她本就孤苦伶仃,此刻更觉形单影只,孤寂涌上心头,忍不住抱紧孩子,悲泣出声。这一幕场景,任谁见了,都会为之动容落泪。诗人先是被子规的啼声触动,紧接着又听闻孀妇悲切的哭声,不禁对这对孤儿寡妇心生怜悯。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内心的情感如汹涌的潮水,难以平息。这里的“独”字极为精妙,不仅体现出诗人自身的孤独,更表明正因这份孤寂,他才更容易与邻家孀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刻地展现出诗人对不幸之人发自内心的真切同情。
# 此必悼亡之后作,次第可怜(一本作可见)。
宋刘辰翁
# (“邻家”二句)可见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利人济物,随感而动。江湖廊庙。随遇而施可矣。
明叶廷秀《诗谭》
上一篇:唐·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下一篇:唐·杜甫《昔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