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yuán
dān
qiū
zuò
shān
píng
fēng

朝代:唐作者:李白浏览量:2
yóu
sān
xiá
jiàn
shān
jiàn
huà
shān
wǎn
xiāng
shì
tiān
biān
shí
èr
fēng
fēi
jūn
jiā
cǎi
píng
hán
sōng
xiāo
yǒu
shēng
yáng
tái
wēi
máng
yǒu
qíng
jǐn
qīn
yáo
chǔ
wáng
shén
yíng
yíng
gāo
zhǐ
chǐ
qiān
cuì
píng
dān
càn
cāng
cāng
yuǎn
shù
wéi
jīng
mén
xíng
zhōu
fàn
shuǐ
shuǐ
shí
chán
yuán
wàn
fēn
yān
guāng
cǎo
fēn
yūn
huā
xiào
nián
jiāng
tīng
yuán
suì
wén
shǐ
使
rén
duì
xīn
miǎn
miǎo
sōng
qiū
mèng
cǎi
yún

译文

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寒松在画中摇曳,仿佛能听到萧瑟的风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锦被瑶席多么冷落寂静,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美好热恋也是徒然。屏风虽只有咫尺之高,却展现出千里之遥的景象,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苍苍的远树环绕着荆门,漂流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水石间水流潺潺,万壑分流,烟光里草色新鲜。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开放,江客听猿又到哪一年为止。让人面对此画,心中思绪悠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否进入了神话世界。

逐句剖析

"昔游三峡见巫山":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

# 巫山:《太平寰宇记》:巫山县有巫山。盛弘之《荆州记》云:沿峡二十里有新崩滩至巫峡,因山而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惟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所谓高山寻云,怒湍流水,绝非人境。神女庙,在峡之岸。,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

"见画巫山宛相似":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疑是天边十二峰":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

# 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四川省志》:巫山在夔州巫山县东三十里,形如“巫”字、有峰十二,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栖凤、登龙、望圣也。此十二峰者,不聚一面,乃江绕此山,周遭有十二峰,绘者不得不汇为一图耳。阳台山,在巫山县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间。

"飞入君家彩屏里":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 君:指元丹丘。

"寒松萧瑟如有声":寒松在画中摇曳,仿佛能听到萧瑟的风声,

# 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

"阳台微茫如有情":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 阳台: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怀王梦遇,自言“妾在......阳台之下”。《文选》刘良注:“阳台,神自言之,实无有也。”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瑶席何寂寂":锦被瑶席多么冷落寂静,

# 锦衾瑶席何寂寂:锦衾:锦制之被。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寂寂:冷落寂静。《楚辞》:“瑶席兮玉瑱。”王逸注:“瑶玉为席。”汤惠休诗:“锦衾瑶席为谁芳。”

"楚王神女徒盈盈":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美好热恋也是徒然。

# 盈盈:美好的样子。,徒:空,徒然。,楚王神女:《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梦遇,自言“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是也。后人立神女庙于山下,今谓妙用真人祠。

"高咫尺":屏风虽只有咫尺之高,

# 高咫尺: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此形容距离短。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见徐安贞《题襄阳图》注⑤。《南史》:萧贲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如千里":却展现出千里之遥的景象,

"翠屏丹崖灿如绮":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 绮:华美的丝织物。,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均指画中景物。丹崖:绮丽的崖壁。

"苍苍远树围荆门":苍苍的远树环绕着荆门,

# 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历历行舟泛巴水":漂流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 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一统志》:荆门山,在湖广荆州宜都县西北五十里大江南,与虎牙相对。《水经注》:巴水出晋昌郡宣汉县巴岭山,西南流,历巴中,经巴城故城南,李严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四川通志》:巴江,在重庆府巴县东北,阆水与白水合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因名巴江。琦谓:诗中所云巴水,似指巴地所经之水而言,不专谓曲折三回之巴江也。,泛:飘流。,历历:分明貌。

"水石潺湲万壑分":水石间水流潺潺,万壑分流,

# 万壑分:万壑分流。壑:山谷。,潺湲:水流貌。《广韵》:“潺湲,水流貌。”

"烟光草色俱氛氲":烟光里草色新鲜。

# 氛氲:盛貌,祥气也。

"溪花笑日何年发":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开放,

# 发:开放。,笑日:向日而笑。

"江客听猿几岁闻":江客听猿又到哪一年为止。

# 江客:江行之客。应前“历历行舟”此二句诗人对画发问: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开放?江客听猿又到哪一年为止?“溪花”、“江客”,均为画中之景。

"使人对此心缅邈":让人面对此画,心中思绪悠远,

# 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

"疑入嵩丘梦彩云":我真疑心自己是否进入了神话世界。

# 疑入嵩丘梦彩云:嵩丘:王琦注:“阳台山在巫山县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间。”“疑入嵩丘梦彩云”,言心生幻境,恍惚进入神话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围绕诗人欣赏巫山屏风画的过程与感受展开。开篇四句,描绘诗人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中间六句接着写鉴赏巫山屏风画后的感受,展现了诗人诗人鉴赏巫山屏风画时从幻觉顿失、眼前一片寂静、复由迷而生疑、并非实景、又由迷而悟的感受;最后六句,诗人视线由远及近、由大至小,细致而有层次地呈现画面景物。整首诗以诗人审美心理变化为脉络,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既感受到画面的逼真,又体会到亦真亦幻的奇妙,尽显诗人自由奔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丹丘是一个道士,与李白交情深厚。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天宝中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全诗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主要描绘了诗人欣赏巫山屏风画的过程与感受。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诗人首先说明自己曾游历三峡亲眼见过巫山,如今看到元丹丘家的屏风画,感觉画中的巫山与记忆中的真实巫山极为相似。这种相似让诗人产生了奇妙的联想,怀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神奇地飞进了友人家里的彩屏之中。这几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表达了诗人乍见屏风画时的惊讶与欣喜,通过现实与想象的连接,突出了屏风画的逼真程度,为下文对屏风画的细致描写做了铺垫。中间六句:“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这六句诗对屏风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先是描写了画中的寒松,仿佛能让人听到萧瑟的风声,阳台在朦胧中似乎含情脉脉,生动地表现出画面的生动与传神,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力。接着联想到楚王与神女的传说,锦衾瑶席寂静无声,只有神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最后提到屏风虽尺寸有限,却展现出千里之遥的壮阔景象,翠屏丹崖色彩绚烂如锦缎,从细节到整体,描绘出屏风画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画面,让人如临其境。末六句:“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这几句中,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进一步描绘屏风画上的景色。远处苍苍的树木环绕着荆门,清晰可见的行舟在巴水上漂浮,水石相激发出潺潺的声音,山间的烟光与草色交融在一起,营造出朦胧的氛围。最后两句以设问的方式,询问溪边的花儿何时在阳光下绽放,江上的旅客又是哪一年听到猿猴的啼叫,将画面中的景物与时间相结合,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使整个画面更具诗意和韵味,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屏风画中美好景色的陶醉与神往之情。

3. 作品点评

诗中对屏风画面景物的描绘皆立足于实景,却因紧扣诗人审美心理的变化铺陈开来,故而既让景物如在眼前,又避免了刻板琐碎。诗中融入的神话传说,不仅拓展了画面的意蕴层次,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情感共鸣与美好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殊欠烘染。

宋严羽《严羽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寄淮南友人》

下一篇:唐·韦应物《子规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