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三峡见巫山":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
# 巫山:《太平寰宇记》:巫山县有巫山。盛弘之《荆州记》云:沿峡二十里有新崩滩至巫峡,因山而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惟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所谓高山寻云,怒湍流水,绝非人境。神女庙,在峡之岸。,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
"见画巫山宛相似":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疑是天边十二峰":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
# 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四川省志》:巫山在夔州巫山县东三十里,形如“巫”字、有峰十二,曰:“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栖凤、登龙、望圣也。此十二峰者,不聚一面,乃江绕此山,周遭有十二峰,绘者不得不汇为一图耳。阳台山,在巫山县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间。
"飞入君家彩屏里":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 君:指元丹丘。
"寒松萧瑟如有声":寒松在画中摇曳,仿佛能听到萧瑟的风声,
# 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
"阳台微茫如有情":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 阳台: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怀王梦遇,自言“妾在......阳台之下”。《文选》刘良注:“阳台,神自言之,实无有也。”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瑶席何寂寂":锦被瑶席多么冷落寂静,
# 锦衾瑶席何寂寂:锦衾:锦制之被。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寂寂:冷落寂静。《楚辞》:“瑶席兮玉瑱。”王逸注:“瑶玉为席。”汤惠休诗:“锦衾瑶席为谁芳。”
"楚王神女徒盈盈":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美好热恋也是徒然。
# 盈盈:美好的样子。,徒:空,徒然。,楚王神女:《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梦遇,自言“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是也。后人立神女庙于山下,今谓妙用真人祠。
"高咫尺":屏风虽只有咫尺之高,
# 高咫尺: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此形容距离短。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见徐安贞《题襄阳图》注⑤。《南史》:萧贲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如千里":却展现出千里之遥的景象,
"翠屏丹崖灿如绮":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 绮:华美的丝织物。,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均指画中景物。丹崖:绮丽的崖壁。
"苍苍远树围荆门":苍苍的远树环绕着荆门,
# 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历历行舟泛巴水":漂流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 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一统志》:荆门山,在湖广荆州宜都县西北五十里大江南,与虎牙相对。《水经注》:巴水出晋昌郡宣汉县巴岭山,西南流,历巴中,经巴城故城南,李严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四川通志》:巴江,在重庆府巴县东北,阆水与白水合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因名巴江。琦谓:诗中所云巴水,似指巴地所经之水而言,不专谓曲折三回之巴江也。,泛:飘流。,历历:分明貌。
"水石潺湲万壑分":水石间水流潺潺,万壑分流,
# 万壑分:万壑分流。壑:山谷。,潺湲:水流貌。《广韵》:“潺湲,水流貌。”
"烟光草色俱氛氲":烟光里草色新鲜。
# 氛氲:盛貌,祥气也。
"溪花笑日何年发":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开放,
# 发:开放。,笑日:向日而笑。
"江客听猿几岁闻":江客听猿又到哪一年为止。
# 江客:江行之客。应前“历历行舟”此二句诗人对画发问:向日而笑的溪花是何年开放?江客听猿又到哪一年为止?“溪花”、“江客”,均为画中之景。
"使人对此心缅邈":让人面对此画,心中思绪悠远,
# 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
"疑入嵩丘梦彩云":我真疑心自己是否进入了神话世界。
# 疑入嵩丘梦彩云:嵩丘:王琦注:“阳台山在巫山县治西北,高丘山亦在其间。”“疑入嵩丘梦彩云”,言心生幻境,恍惚进入神话世界。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全诗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主要描绘了诗人欣赏巫山屏风画的过程与感受。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诗人首先说明自己曾游历三峡亲眼见过巫山,如今看到元丹丘家的屏风画,感觉画中的巫山与记忆中的真实巫山极为相似。这种相似让诗人产生了奇妙的联想,怀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神奇地飞进了友人家里的彩屏之中。这几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表达了诗人乍见屏风画时的惊讶与欣喜,通过现实与想象的连接,突出了屏风画的逼真程度,为下文对屏风画的细致描写做了铺垫。中间六句:“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这六句诗对屏风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先是描写了画中的寒松,仿佛能让人听到萧瑟的风声,阳台在朦胧中似乎含情脉脉,生动地表现出画面的生动与传神,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力。接着联想到楚王与神女的传说,锦衾瑶席寂静无声,只有神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最后提到屏风虽尺寸有限,却展现出千里之遥的壮阔景象,翠屏丹崖色彩绚烂如锦缎,从细节到整体,描绘出屏风画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画面,让人如临其境。末六句:“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这几句中,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进一步描绘屏风画上的景色。远处苍苍的树木环绕着荆门,清晰可见的行舟在巴水上漂浮,水石相激发出潺潺的声音,山间的烟光与草色交融在一起,营造出朦胧的氛围。最后两句以设问的方式,询问溪边的花儿何时在阳光下绽放,江上的旅客又是哪一年听到猿猴的啼叫,将画面中的景物与时间相结合,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思考,使整个画面更具诗意和韵味,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屏风画中美好景色的陶醉与神往之情。
3. 作品点评
诗中对屏风画面景物的描绘皆立足于实景,却因紧扣诗人审美心理的变化铺陈开来,故而既让景物如在眼前,又避免了刻板琐碎。诗中融入的神话传说,不仅拓展了画面的意蕴层次,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情感共鸣与美好想象。
# 殊欠烘染。
宋严羽《严羽集》
上一篇:唐·李白《寄淮南友人》
下一篇:唐·韦应物《子规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