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交相见稀":老朋友相见的机会很少,
"相见倍依依":相见时越发依依不舍。
# 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尘路事不尽":尘世路上的琐事没有尽头,
# 尘路:尘俗之路。
"云岩闲好归":云岩之间清闲正好归隐。
# 云岩:此处指归隐之处。
"投人销壮志":投靠他人消磨了壮志,
# 销:销磨。,投人:投奔权贵。
"徇俗变真机":顺应世俗改变了本真。
# 真机:纯真之心。,徇:依从。
"又落他乡泪":又在他乡落下泪水,
"风前一满衣":风吹过前泪水沾满衣衫。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故交相见稀,相见倍依依”,直抒胸臆,点明故交难逢的遗憾。诗人以“相见稀”强调聚少离多的现实,而“倍依依”则凸显出重逢时的眷恋与不舍。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颔联“尘路事不尽,云岩闲好归”,通过对比尘世的纷扰与山林的闲适,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尘路事不尽”揭示了世俗事务的无穷无尽,透露出疲惫与厌倦;而“云岩闲好归”则以云岩的清幽闲适为对比,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这一联既是对现实困境的写照,也是对理想生活的憧憬。颈联“投人销壮志,徇俗变真机”,深刻剖析了诗人在世俗中的挣扎与妥协。诗人感叹,投身人世、迎合他人逐渐消磨了自己的壮志雄心,而随波逐流、顺应世俗则改变了原本真诚的本心。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理想失落的悲哀。尾联“又落他乡泪,风前一满衣”,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再次漂泊他乡,与故人相逢又别离,不禁潸然泪下。泪水在风中飘洒,打湿了衣衫,这一画面充满了凄凉与哀伤,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尾联以景结情,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上一篇:唐·杜甫《上兜率寺》
下一篇:唐·王昌龄《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