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前勤政楼":在天宝年以前的勤政楼前,
# 勤政楼:唐代著名建筑。因楼额题有“勤政务本之楼”而得名。,天宝:(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15年。天宝三载正月朔改“年”为“载”。
"每年三日作千秋":每年千秋节就要热闹三天。
# 千秋:生日。敬辞,指人的寿辰。,三日:特指农历的“三月三”。
"飞龙老马曾教舞":他命人对马厩的马进行舞蹈训练,
# 曾:表示从前经历过。
"闻著音声总举头":让它们一听到音乐就要抬头起舞。
# 总:一作忽。
中唐著名诗人
王建(766?~830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终生未举进士。元和间为昭应丞、渭南尉,大和初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善以白描、比兴手法,用典型形象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矛盾,语言含蓄,简洁峭拔。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代表作品有《海人谣》《当窗织》。著有《王司马集》《王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天宝年前勤政楼在千秋节时的热闹场景,以及曾受训练的飞龙老马,即便如今听到音乐仍会举头,体现出对往昔宫廷繁华岁月的怀念,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深沉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句“天宝年前勤政楼”:点明地点为天宝年间的勤政楼,唤起人们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联想,为全诗奠定怀古基调。次句“每年三日作千秋”:进一步描述当年在勤政楼,每年都有三日庆祝千秋节,展现出昔日的热闹与繁华。三、四句“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聚焦于飞龙老马,通过老马听到音乐就举头的举动,以小见大,侧面反映出当年宫廷的歌舞升平,同时以老马的“记忆”,突出盛世不再的沧桑感。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核心意图,是对唐玄宗骄奢淫逸的行径予以强烈批判。但纵观全诗,竟无一处直白的斥责之语,批判之意皆在详实的叙事中悄然浮现。诗人匠心独运,紧扣“勤政楼”之名,却着重刻画其不理朝政的现实。在表现手法上,巧妙融合一般性叙述与典型细节的描摹。例如,通过对天宝年间勤政楼举办千秋节的铺陈,以及飞龙老马闻乐举头这一细节的勾勒,生动揭示出唐玄宗因荒废政务、沉迷享乐,最终致使“安史之乱”爆发的罪责,不着痕迹地完成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
上一篇:唐·耿湋《上巳日》
下一篇:唐·杨巨源《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