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wáng
shì
xià
kǒu
zuò
zhǔ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1
jūn
wéi
zhū
sān
qiān
shì
qīng
jīn
shí
shù
quán
yōu
zhī
wěi
shǐ
tǎo
lùn
cháng
jiàn
niàn
huí
huáng
lóu
qián
chūn
shuǐ
kuò
bēi
hái
rén

译文

您是像珠履三千客那样的杰出人才,我是如七十子那样的学子。古代以礼招贤的典故,在讨论中常相见,您念及我如颜回般愚钝。黄鹤楼前春天的江水宽阔浩渺,举起一杯酒,还会想起老朋友吗。

逐句剖析

"君为珠履三千客":您是像珠履三千客那样的杰出人才,

# 珠履三千客:指有谋略的门客。

"我是青衿七十徒":我是如七十子那样的学子。

# 七十徒:孔子三千弟子中有七十二贤者,此指儒士。此句说自己仍在弘文馆做校书郎。,青衿:古指学子。

"礼数全优知隗始":古代以礼招贤的典故,

# 隗始:古代以礼招贤的典故。

"讨论常见念回愚":在讨论中常相见,您念及我如颜回般愚钝。

# 回愚:谓似颜回大智若愚。此句暗示诗人自己像颜回。

"黄鹤楼前春水阔":黄鹤楼前春天的江水宽阔浩渺,

"一杯还忆故人无":举起一杯酒,还会想起老朋友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是唐代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前四句通过两组工整对仗,巧妙化用“珠履三千客”“隗始”“回愚”等典故,既赞美友人才能出众、受礼遇的地位,又自谦身份平凡,同时回顾彼此情谊。后两句以黄鹤楼春水为背景,用“一杯还忆故人无”的设问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全诗典故运用自然,尾句情景交融,展现杜牧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的创作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晚唐时期黄鹤楼是文人雅集之地,杜牧在此送别赴任夏口(今武汉武昌)幕府的友人王侍御而作此诗。诗中借夏口地理特征表达别情,反映唐代士人借景观抒怀的创作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介绍了诗人送别友人王侍御赴夏口幕府的情景,描绘了黄鹤楼前的春日景色,体现了朋友间的情谊,营造了蕴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2. 写作手法

化用:“一杯还忆故人无”化用白居易《问刘十九》中“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句意,并非刻板挪用,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情景交融:“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以黄鹤楼前开阔的春水景色,融入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对偶:“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君为”对“我是”,“珠履三千客”对“青衿七十徒”,对仗工整,既突出了友人与自己的身份差异,又使诗句结构整齐,富有节奏感。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君为珠履三千客”句,巧用战国春申君门客的典故,典故原意是春申君门客众多且地位不凡,作者在诗中以此暗喻友人王侍御地位显赫。

3. 分段赏析

“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此句运用对偶和典故,“珠履三千客”暗指友人如战国春申君门客般地位显赫,“青衿七十徒”自比孔子弟子,表身份卑微。通过对比,既恭维了友人,又体现自身特点,还暗含两人交情,语言含蓄,耐人寻味。​“礼数全优知隗始,讨论常见念回愚。”“礼数全优”写受到的优厚礼遇,“知隗始”化用燕昭王礼遇郭隗典故,表对座主知遇之恩的感激;“讨论常见”记与友人探讨学问的过往,“念回愚”含自谦之意。此句回顾交往,情感真挚。​“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黄鹤楼前春水阔”描绘出春日黄鹤楼前江水浩渺的开阔景象,明朗开阔;“一杯还忆故人无”化用白居易诗句,以问句收尾,将对友人的怀念融入景色中,情景交融,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本诗体现杜牧善于熔典于诗的特点,在简练语言中蕴含多层情意。黄鹤楼意象的选用反映唐代地域文化特征,尾联情景交融的手法对后世送别诗创作有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雍陶《春咏》

下一篇:唐·杜牧《池州清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