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yuè
èr
shí
宿
zēng
fēng
guǎn
duì
tóng
huā
tiān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wēi
yuè
zhào
tóng
huā
yuè
wēi
huā
yuàn
dàn
shèng
qíng
huí
lián
xīn
yīn
yǐng
zhòng
zhī
tiáo
ruò
jiǔ
chūn
hèn
duō
fēng
qīng
àn
xiāng
shì
yuǎn
jūn
jūn
shòu
xuē
dàn
gǎn
shì
kuí
wéi
fēi
yán
guān
hào
zòu
shū
jīn
luán
diàn
殿
qīng
lóng
zài
shān
guǎn
zhōng
mǎn
tóng
huā
luò

译文

微弱的月光映照着桐花,月光朦胧,桐花显得模糊不清。内心的忧怨难以承受,思绪萦回,轻轻拂动着帘幕。新叶的阴影纤细,露水沉重,枝条显得柔弱无力。春夜漫长,心中的愁思愈发浓烈,夜风清凉,桐花的暗香淡淡飘散。今夜我思念着远方的你,因思念而消瘦如刀削。只是感慨世事变迁,并非议论官场的好坏。曾在金銮殿中奏书,在青龙阁中行走。如今我在山馆中,满地的桐花纷纷飘落。

逐句剖析

"微月照桐花":微弱的月光映照着桐花,

"月微花漠漠":月光朦胧,桐花显得模糊不清。

# 漠漠:寂静无声。

"怨澹不胜情":内心的忧怨难以承受,

# 怨澹:忧怨的样子。

"低回拂帘幕":思绪萦回,轻轻拂动着帘幕。

# 低回:起伏回荡。

"叶新阴影细":新叶的阴影纤细,

"露重枝条弱":露水沉重,枝条显得柔弱无力。

"夜久春恨多":春夜漫长,心中的愁思愈发浓烈,

"风清暗香薄":夜风清凉,桐花的暗香淡淡飘散。

"是夕远思君":今夜我思念着远方的你,

# 是:此。

"思君瘦如削":因思念而消瘦如刀削。

"但感事暌违":只是感慨世事变迁,

# 暌违:违失。

"非言官好恶":并非议论官场的好坏。

"奏书金銮殿":曾在金銮殿中奏书,

"步屣青龙阁":在青龙阁中行走。

# 屣:鞋,这里引伸为登临。

"我在山馆中":如今我在山馆中,

"满地桐花落":满地的桐花纷纷飘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开篇描绘诗人在赴任贬所途中夜宿驿馆,于桐花飘落的月下情境,奠定了全诗忧郁的基调。诗中细腻刻画了月光下桐花的朦胧、灯光透过密叶的细碎阴影、露重枝弱以及微风送来的桐花暗香等景象,借景抒发内心的忧怨,生动呈现出境、物、我三者交融的画面,将落寞失意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后半部分则直白道出对友人“乐天”的深切思念,以及自身仕途变故的感慨,点明并非因官职好恶,而是诸多事由令人无奈。整首诗以平淡静默之笔寄寓深沉情感,通过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充分展现了诗人彼时复杂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创作于元和五年(810年),彼时元稹正从长安前往江陵任职。曾峰馆也就是层峰驿,地处陕西商州以东、武关以西。在此次行程中,元稹于曾峰馆留宿,诸多复杂思绪涌上心头,遂写下此诗以寄好友乐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赴任贬所途中夜宿驿馆,在桐花飘落的月下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微月、桐花、碎荫、弱枝、夜风等景象,营造出静谧又带着忧伤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以景写情:“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这两句通过描绘月光微弱、桐花朦胧的景象,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微月”和“花漠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诗人并未直接抒情,而是借助景物描写含蓄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情景交融:“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这两句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夜久”点明时间之长,暗示了诗人长夜难眠的愁绪;“春恨多”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怨恨;“风清暗香薄”则通过清冷的晚风与淡淡的桐花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孤寂的心境。景物与情感相互交织,情景交融,既写景又抒情,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3. 分段赏析

“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这两句开篇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景象。“微月照桐花”以柔和的月光映照桐花,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月微花漠漠”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光的微弱与桐花的朦胧,展现了自然景物的静谧之美。这两句语言凝练,意境幽深,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怨澹不胜情,低回拂帘幕。”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怨与孤独。“怨澹不胜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怨难以承受;“低回拂帘幕”则通过“低回”与“拂帘幕”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思绪的萦回与情感的深沉。这两句语言含蓄,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叶新阴影细,露重枝条弱。”这两句描写了桐花的细节特征。“叶新阴影细”表现了桐花叶子的新鲜与阴影的细腻;“露重枝条弱”则展现了露水的沉重与枝条的柔弱。这两句语言细腻,意境生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思。“夜久春恨多”表现了春夜漫长,诗人内心的愁思愈发浓烈;“风清暗香薄”则通过“风清”与“暗香薄”的描写,展现了桐花微香在夜风中的飘散。这两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这两句直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是夕远思君”点明了思念的对象;“思君瘦如削”则通过“瘦如削”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因思念而憔悴的形象。这两句语言深情,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但感事暌违,非言官好恶。”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感慨。“但感事暌违”表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奈;“非言官好恶”则隐含了对官场现实的反思。这两句语言含蓄,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怀。“奏书金銮殿,步屣青龙阁。”这两句回忆了昔日在朝堂中的辉煌。“奏书金銮殿”表现了诗人曾在金銮殿中奏书的荣耀;“步屣青龙阁”则展现了诗人在青龙阁中行走的辉煌。这两句语言简洁,意境开阔,体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山馆中的孤独状态。“我在山馆中”点明了诗人的处境;“满地桐花落”则通过“桐花落”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物的凋零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这两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为全诗画上了感伤的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无名氏《题水心寺水轩》

下一篇:唐·史凤《迷香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