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yáng
yuán
jiào
shū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2
qīn
ài
fàn
fàn
yān
guī
zhào
luò
yáng
rén
cán
zhōng
guǎng
广
líng
shù
jīn
zhāo
wéi
bié
chù
hái
xiāng
shì
shì
shàng
zhōu
yán
沿
huí
ān
zhù

译文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逐句剖析

"凄凄去亲爱":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

# 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去:离开。,凄凄:形容哀伤的样子。

"泛泛入烟雾":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 泛泛:形容船行漂浮的样子。

"归棹洛阳人":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

# 洛阳人:诗人自指。,归棹:归去的船。棹,船桨,此处指从扬子津出发北归洛阳的船。

"残钟广陵树":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 残钟广陵树:意谓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今朝此为别":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

# 为别:作别。,此:此处。,今朝:现在,今天。

"何处还相遇":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 还:再。

"世事波上舟":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

# 世事:世上的事。

"沿洄安得住":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 安得住:怎能停得住?,沿洄:顺境与逆境。沿,顺流而下。洄,逆流而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这是一首离别诗,通过描写与好友分别时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离情别绪,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事难测的感慨以及被罢官后的心情。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以平淡的语言、含蓄的笔调,将眼前景与意中情、口头语与世间理相融合,内蕴深厚。诗的前四句“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写离别时的悲伤,通过“凄凄”“泛泛”等词以及对烟雾、归棹、残钟、广陵树等景物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后四句“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则由离别联想到世事的变幻莫测,以波上舟喻世事,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由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他被任命为洛阳丞,在乘船离开广陵赴任洛阳途中,因与在广陵的好友元大感情深厚,离别之际,对元大校书满怀怀念,遂写下此诗寄给他,以抒发内心的离情别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诗,借自己乘船初发时所见的烟雾、归棹、残钟、广陵树等景象,写出了与好友元大分别时的离情别绪,以及对世事难测的感慨,同时也吐露了自己被罢官以后的心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前四句中,“泛泛入烟雾”描绘船行于迷茫烟雾的景象,借此抒发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惆怅若失的心境;“残钟广陵树”一句,通过描绘广陵城外树影、寺庙残钟之景,将诗人不得不离开又不舍分离的矛盾心情融入其中,借景传达对挚友的深切离情。情景交融:以“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最为典型,诗人在描写船渐行渐远、城外树林模糊、残钟音袅袅这些景象时,并未直接抒情,却将对友人的依恋不舍之情完全融入其中,达到景中含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含蓄不尽,韵味悠长。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诗人以“凄凄”一词深切道出与挚友元大分别时内心的哀伤,这种悲伤溢于言表。“泛泛”二字,精准地描绘出船只悠悠飘荡在迷茫烟雾之中的状态,与此同时,也巧妙地映射出诗人那如烟雾般缥缈、惆怅若失的心境,借眼前行船于烟雾之景,将离情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一方面表明诗人自己作为乘船返回洛阳之人,正渐行渐远;另一方面,着力刻画了广陵城外那树影随着船的行进愈发模糊、寺庙的残钟之音从朦胧烟树里隐隐传来的画面。把诗人不得不启程离去却又对挚友万分不舍的矛盾心情烘托得极为浓烈,“残钟”与“广陵树”承载着深厚的离情别绪,令人动容。后四句,“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诗人直抒胸臆,发出了今日分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再度相逢的感叹,这份直白的喟叹中,满是对未来重逢之日的迷茫与不确定,深刻流露出离别的无奈与伤感。“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诗人以波浪中的行舟作比,形象且生动地揭示了世事的无常。就如同那波上之舟,只能任由水流摆布,或顺流而下,或在漩涡中打转,人在世间,很多时候也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两句诗不仅蕴含着诗人对自身被罢官后身世飘零、漂泊无依的感慨,同时也是在自我宽慰,试图释怀这份无奈,更是借此安慰朋友,以形象的比喻将诗歌主题进一步深化,于平淡的文字中,饱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4. 作品点评

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蕴深厚。“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堪称全诗亮点,诗人以景喻情,借船行渐远时对广陵城外树林与残钟余音的凝望倾听,含蓄却浓烈地表达出对挚友的深切依恋,情景交融,言简意赅。整首诗笔调含蓄,诗人将哀伤情感隐匿于平淡叙述中,充分展现了韦应物诗歌创作表面平淡、内涵丰厚的主要特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令人反复品味,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至浓至淡,便是苏州笔意。

宋刘辰翁《韦孟全集》

# 韦诗醇古,之内又复坚深,用笔甚微。如此诗,令选者似可舍却,终不可舍却,细咏之,自得其味。

清陆次云《唐诗善鸣集》

# 唐云:浅浅说出,自然超凡。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数字内无数逗露,无数包含,了却情人多少公案。元明间才人为一“情”字作传奇千百出,不敌这首。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写离情不可过于凄惋,含蓄不尽,愈见情探,此种可以为法。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 六朝佳句(“归棹”二句下)。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

下一篇:唐·王维《西施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