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投人宿趁房迟":远行投宿太晚了,
"僮仆伤寒马亦饥":仆人们冻得伤寒,马儿也饥饿不已。
# 僮仆:仆役。《史记·货殖列传》:“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晋·葛洪《抱朴子·自叙》:“贫无僮仆,篱落顿决,荆棘丛於庭宇,蓬莠塞乎阶霤。”唐·王维《宿郑州》诗:“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为客悠悠十月尽":作为旅客,孤独漫长的十月已经过去,
# 尽:完,完毕,结束。
"庄头栽竹已过时":庄园里的竹子早已凋零。
# 庄头:旧时乡村小吏,约相当于村长。
中唐著名诗人
王建(766?~830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终生未举进士。元和间为昭应丞、渭南尉,大和初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善以白描、比兴手法,用典型形象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矛盾,语言含蓄,简洁峭拔。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代表作品有《海人谣》《当窗织》。著有《王司马集》《王建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远投人宿趁房迟”诗人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初冬时节,天色渐晚,诗人急匆匆地寻找住宿,却因投宿太晚,只能“趁房迟”,即勉强找到一处空房。一个“迟”字,既写出了旅途的匆忙,也暗示了投宿的不易。次句:“僮仆伤寒马亦饥”进一步描写旅途中的困苦。仆人因旅途劳顿而生病,马儿也因饥饿而疲惫不堪。诗人通过“僮仆伤寒”和“马亦饥”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艰难和生活的不易。第三句:“为客悠悠十月尽”诗人以“为客悠悠”表达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与漫长。十月将尽,意味着一年即将过去,诗人仍在异乡漂泊,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油然而生。末句:“庄头栽竹已过时”诗人以“庄头栽竹已过时”作结,既点明了季节已晚,错过了栽竹的最佳时节,也隐喻了自己旅途的迟暮之感。竹子常被用来象征高洁与坚韧,诗人借此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上一篇:唐·王建《饭僧》
下一篇:唐·武元衡《唐昌观玉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