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纳水輨":如同水流纳入车轴,
"如转丸珠":又如圆珠转动般自如。
"夫岂可道":此种奥妙岂能言传,
"假体遗愚":借喻事物也显笨拙。
"荒荒坤轴":苍茫大地如轴运转,
"悠悠天枢":悠远天空似枢旋转。
"载要其端":需把握其根本,
"载同其符":并与规律相合。
"超超神明":超越神灵的境界,
"返返冥无":复归深邃的虚无。
"来往千载":循环往复千年不息,
"是之谓乎":这就是所谓的“流动”。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1. 分段赏析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以车槽承载水流、珠丸回旋流转作比,形象地揭示了流动那不可阻遏的本性,水势奔涌却受制于车槽,珠玉圆转却难脱既定轨迹,暗含了自然规律中自由与约束相生共存的辩证关系。“夫岂可道,假体遗愚”则进一步指出:流动的深层真谛难以直接言传,唯有借助具体形象来启迪世人。这既点明了语言表达的局限,又强调了以物喻理的艺术手法之必要。“荒荒坤轴,悠悠天枢”“坤轴”象征大地之轴,“天枢”暗指北斗枢星,“荒荒”“悠悠”的运用,既强化了画面苍茫悠远之感,又暗示着天地运转那不变的特性。“载要其端,载同其符”中,“端”是源头,“符”是规律,通过“载”字的重复勾连,强调要把握运动的本质,必须追溯其开端、契合其内在法则“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描绘流动抵达的高超境界,“超超神明”显技巧精妙,“返返冥无”指回归本真,揭示动中藏静的辩证关系。“来往千载,是之谓乎”,指出具此特质的诗歌能够流传古今,点明其价值,总结流动是诗歌流传的体现。
上一篇:唐·韩偓《避地》
下一篇:唐·薛涛《棠梨花和李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