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ōu
zhōu
xīn
suì
zuò

朝代:唐作者:张说浏览量:1
suì
jīng
nán
méi
xuě
jīn
nián
běi
xuě
méi
gòng
zhī
rén
shì
cháng
dìng
qiě
nián
huá
lái
biān
zhèn
shù
lián
dòng
jīng
chéng
liáo
huǒ
chè
míng
kāi
yáo
yáo
西
xiàng
cháng
ān
yuàn
shàng
nán
shān
shòu
寿
bēi

译文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都知道人间世事无常,变化不定,所幸岁月去了又回来,循环往复。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连夜不息,京城的烛火彻夜大放光明。向西遥望长安的君王,希望能向君王献上一杯祝寿的酒。

逐句剖析

"去岁荆南梅似雪":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一样,

# 荆南:唐代方镇名,治所在荆州(今湖北省江陵县)。

"今年蓟北雪如梅":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 蓟:即指幽州。

"共知人事何常定":都知道人间世事无常,变化不定,

"且喜年华去复来":所幸岁月去了又回来,循环往复。

"边镇戍歌连夜动":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连夜不息,

# 连夜:一作“连日”。,戍歌:守卫战士唱的歌。,边镇:指幽州。

"京城燎火彻明开":京城的烛火彻夜大放光明。

# 开:开放。此引申为大放光明。,彻明:入夜到天明。,燎火:庭燎,庭中用以照明的火炬。,京城:即长安。

"遥遥西向长安日":向西遥望长安的君王,

# 日:喻指皇帝。

"愿上南山寿一杯":希望能向君王献上一杯祝寿的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幽州新岁作》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联写诗人任职幽州时对时序变迁的感慨,以“去岁荆南梅似雪”与“今年蓟北雪如梅”形成对比,既叹人事无常,又喜年华往复。末两联则抒发了身处边镇的诗人对京城的思念,边地戍歌连夜响起,想象中京城灯火彻夜通明,诗人遥向西方,希望能向君王献上一杯祝寿之酒,渴望重获信任。全诗洋溢着乐观气息,字里行间暗含诗人仕途起伏的复杂感触,却以秀雅的字句呈现,未显伤感,足见其高超的运笔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后徙洛阳(今属河南)。曾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仕终左丞相,卒谥文贞。张说为文精壮,注重风骨,尤长于碑志,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贬官岳阳期间,诗风凄婉有情致。他三拜宰相,辅弼文治三十年,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又喜奖掖后进,张九龄、贺知章、王翰、王湾等皆受其提携,对盛唐文学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诗歌《巡边在河北作》,传奇《梁四公记》《镜龙记》。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正月。前一年春天,张说从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任上获任命,担任右羽林将军、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他在任期间历时数月,施行“禁暴丰财,安人戢兵”的治理举措,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政绩。值此新年之际,作者内心充满喜悦,这首诗正是他升任幽州都督后,因岁序更替而触发感慨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感怀岁序与思乡怀归题材。诗中以“梅似雪”“雪如梅”对比写岁时变迁,既叹人事无常,又喜年华复返;继写边镇戍歌与京城灯火,遥寄向君王献寿之愿。全诗含仕途感慨却字句秀雅,洋溢乐观,尽显诗人思归盼重用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同期的所见,一个是江南的春色,一个是北国的冬景,体现了诗人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的仕途遭遇,饱含着对人生无常、仕途波折的感慨。承上启下:“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前半句“人事何常定”承接首联时空变化中蕴含的人生无常之感,是对首联的总结升华;后半句“且喜年华去复来”引出下文对新年景象的描写,实现从“伤怀”到“欣喜”的情感转折,从个人感慨过渡到社会场景描绘,起到关键的衔接作用。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荆南梅花盛开、幽州雪花飞舞等景象,以及边镇戍卒歌声、朝廷彻夜烛火等场景,含蓄地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怅惘、仕途波折的忧虑、对京都的思念等情感。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很有特色。诗人回忆起去年担任荆州大都督长史时,看到荆南地区梅花盛开,那漫山遍野的梅花,就像漫天飘飞的雪花一样。而今年,诗人从南方来到北方的幽州,这里漫天飞舞的雪花,又恰似遍地盛开的梅花。这里运用了互喻的手法,也就是本体和喻体相互设喻。先拿喻体来比喻本体,再用本体去比喻喻体。这样的比喻让两种物象相互缠绕勾连,读起来曲折有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还带来循环反复的妙趣,增强了韵文的韵味和节奏,艺术感染力也更强了。互喻在古诗中很常见,像南梁范云《别诗》里“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宋人吕本中《踏莎行》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张说的灵感可能来自范云,吕本中的句子或许就源于此联。这一联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同期的所见,一个是江南的春色,一个是北国的冬景,体现了诗人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的仕途遭遇,其中饱含着对人生无常、仕途波折的感慨。不过字句十分秀雅,丝毫没有露出伤感的痕迹,表达得非常含蓄精妙。颔联承接上联,继续抒发感慨。诗人南北流离,辗转迁徙如同飞蓬一般,叹息人事变化不定。但旧岁过去新年来,周而复始,不失常度,这又让诗人感到些许欢欣。出句抒发了一种世事茫茫难以预料的深沉情感,对句则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宽慰,骨子里却潜藏着时光蹉跎的复杂心理。句中的“去复来”三字,多少表达了诗人在新年里对政治生命复苏的预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的语言极其委婉,把怅惘而又急切的心情藏在轻松的笔墨之下,让诗歌的韵味更加悠远绵长。清代学者谭宗在《近体秋阳》中评价这首诗说“常调尔,顾但见其老,而不嫌其俗,以其气清语真也”,“气清语真”确实是这首诗语言的最大特色。后两联中,诗人深情地表达,自己身在边镇,心却牵挂着京城。耳边听着戍卒通宵不绝的歌声,眼睛却遥望着朝廷彻夜不息的烛火,殷切期盼能尽快回到长安。在这新春之际,举杯献酒,敬祝皇上寿比南山。到这里,诗人希望重新回到君主身边,再次受到信任的心情才明白地流露出来。

4. 作品点评

整体来看,这首诗作紧扣“新年”这个主题,抒发感慨、表达心愿,娓娓道来,意脉相连,显得轻松自如。把对人生无常的怅惘之情、仕途波折的忧虑之情、新年里对仕途进步的愿望之情、对京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皇帝的颂扬之情,都表达得含蓄蕴藉、自然妥帖,开启了盛唐诗歌的新气象。当然,尾联这样的文字多少有些媚上的嫌疑,不过正如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在《唐诗直解》中所说“上寿近俗,但君王不得不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次联接得流走。

明学者凌宏宪《唐诗广选》

# 前半真切,不厌其浅。上寿近俗,但君王不得不尔。

明学者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

# 首四句气格好。

明学者李攀龙《唐诗训解》

# 周敬曰:风神气韵,为盛唐立准。周珽曰:南多梅,北多雪,风气既殊;昨荆南,今蓟北,人事莫定。宦游感此,得不怆然,况当新岁之候,戍歌燎火,京城边镇,景象顿别耶?通篇淡雅超脱,结以新岁,用上寿语恰当,且志切慕君,不失风雅正体。

明学者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笔态扶疏磊落,读之疑其非复韵语(首四句下)。

清学者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常调尔,顾但见其老,而不嫌其俗,以其气清语真也。

清学者谭宗《近体秋阳》

# 起句衬一笔,次句点本题,而以梅、雪为兴象,乃不枯质。三四忽将首二句兜里成一气,而情词流转极圆美,诵之惬心不厌。五六实写幽州新岁,题中正位。收切新岁,颂圣得体,亲切不肤。古人诗文,只是恰好如题便无事,不节外生枝,为客气溢语。

清学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巫山神女庙》

下一篇:唐·张籍《琴曲歌辞·别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