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年方晏":离开国都时年纪正轻,
# 晏:晚,暮。,年:一作岁。,去国:离开京城。
"愁心转不堪":愁绪却愈发难以承受。
# 转:一作独。
"离人与江水":漂泊的诗人与江水相伴,
# 与:一作共。,离人:离乡去国之人。作者自谓。
"终日向西南":终日里一同朝着西南方向流淌。
# 向西南:指沿着西江向钦州去。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667~730?),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后徙洛阳(今属河南)。曾封燕国公,世称张燕公。仕终左丞相,卒谥文贞。张说为文精壮,注重风骨,尤长于碑志,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贬官岳阳期间,诗风凄婉有情致。他三拜宰相,辅弼文治三十年,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又喜奖掖后进,张九龄、贺知章、王翰、王湾等皆受其提携,对盛唐文学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诗歌《巡边在河北作》,传奇《梁四公记》《镜龙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贬谪抒怀诗,介绍了诗人被贬钦州途经广州时,沿西江逆流赴任途中所抒的离京愁绪。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离人与江水”,将“离人”的孤独身影与“江水”的浩荡奔流并置,以江水的宏大与无情映衬个体的渺小与愁苦。江水本无情感,却因诗人的投射成为离愁的载体,形成“以景物之动写人心之静”的独特意境。以情结景:“愁心转不堪”,诗人不言愁苦之由,却通过“江水向西南”的描写,暗示贬谪之地的偏远(钦州在广州西南)。
3. 分段赏析
首句“去国年方晏”点明时间与事件。“去国”指离开家乡或故土,“年方晏”说明此时正值暮春或岁末时分。一个“方”字,既写出离乡时间的特殊性(正值时节将晚),又暗含“本应团圆却此时离别”的怅惘,暮春本是生机盎然之际,年末则是归家团圆之时,诗人却在这样的节点踏上离途,为后文的“愁心”埋下伏笔。次句“愁心转不堪”紧承上文,以“转”字强化愁绪的递增。“转”有“更、愈”之意,“不堪”即难以承受。诗人离开家乡时本已心有愁绪,随着行程推进(或时间流逝),这份愁思不仅未减,反而愈发浓重,几乎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转”字的运用,将愁绪变化写得具体可感,仿佛能看到愁思在诗人心中层层堆叠的过程。第三句“离人与江水”中,“离人”即诗人自指,“江水”是眼前的自然景物。二者并置,形成一种关联,离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流动的江水相伴。江水本是无情之物,但在此处,它成了离人行程的见证者,也暗含“离人如江水般漂泊无依”的隐喻。尾句“终日向西南”进一步深化这种漂泊感。“终日”强调时间的漫长,“西南”则点明江水的流向(或诗人行程的方向)。诗人终日面对向西南奔涌的江水,仿佛自己也随着江水一直漂向远方,没有尽头,写出了漂泊无定的孤寂与无奈。
上一篇:唐·韩偓《早归》
下一篇:唐·胡曾《咏史诗·高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