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岭方辞国":我离开京城刚刚度过大庾岭,
# 辞国:离开京城。国:国都,指长安。,岭:指大庾岭,五岭之一,在今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因岭上多梅花,也称梅岭。
"停轺一望家":便停下车子,再次回首遥望我的家乡。
# 轺:只用一马驾辕的轻便马车。
"魂随南翥鸟":我的魂魄追随着从南方向北奋飞的鸟儿,
# 南翥鸟:前人有过三种解释:一说泛指南飞的鸟;一说指鹧鸪,《禽经》上有“鹧鸪南翥”的说法,而古人又认为鹧鸪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自然引起行人的惆怅;又一说是大雁,根据是作者同时的诗作《题大庾岭北驿》有云:“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又《唐会要》卷二八有“阳为君德,雁随阳者,臣归君之象也”的说法。翥:鸟向上飞举。
"泪尽北枝花":望着那向北而开的花枝,眼泪为之流不止。
# 北枝花:大庾岭北的梅花。《白氏六帖·梅部》称:“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
"山雨初含霁":山间连绵阴雨刚刚有了一点停止的意思,
# 霁:雨(或雪)止天晴。
"江云欲变霞":江上的云彩亦微有化作云霞的趋势。
"但令归有日":只要有重回长安的机会,
"不敢恨长沙":我是不敢像贾谊那样因为被贬而感到遗憾的。
# 长沙:用西汉贾谊故事。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为公卿。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汉代长沙国,今湖南长沙市一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谓:贾谊“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诗意本此。
初唐诗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二年进士,后因趋附谄事张易之兄弟受牵连被贬。宋之问是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格律严整,文辞华丽。早期作品词采音韵精切工整,晚期流放途中所作诗,写景抒情,内容充实,含蓄凝炼。代表作品有《题大庾岭北驿》《过蛮洞》《渡汉江》等。著有《宋之问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贬谪诗。描写了作者被贬岭南途径大庾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去国怀乡的忧伤,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盼。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诗人遥望乡关,看到鸟儿向南飞翔,岭北的花枝绽放。大庾岭南北气候差异,南枝谢北枝开的特性,被诗人巧妙捕捉。他的心向北,身却向南,鸟儿南飞恰似他无法归去的无奈,北枝花开更勾起他对故土的思念。“魂随”生动地写出诗人魂魄仿佛随鸟归乡的痴态,“泪尽”则将内心的悲苦倾泻而出。花鸟本是寻常景物,却因诗人的主观情感投射,成为承载其离愁别绪、漂泊之痛的载体,情与景水乳交融,深刻展现出诗人魂断庾岭的哀伤。直抒胸臆:“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诗人离开京城,度过大庾岭时,停下车子回望家乡,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离开的不舍。“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则直接表明只要有归乡的日子,就不敢像贾谊被贬长沙那样心怀怨恨,抒发了诗人对回乡的期盼以及压抑的情感。用典:“不敢恨长沙”运用了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贾谊才华横溢,却遭人忌妒,被贬长沙。诗人以贾谊自比,暗示自己也因遭贬而远离京城和家乡。但诗人说“不敢恨”,实则是有恨,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被贬的无奈和怨愤,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在无奈中的自我宽慰。景物描写:“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描绘了山间雨过初晴,江上云朵即将变成彩霞的景象。通过对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美好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被贬的愁苦。
3. 分段赏析
首联“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开篇便紧扣诗题。诗人刚翻过大庾岭,就意味着要离开中原故土。大庾岭在古代被看作是内地与边疆的分界线,诗人在此停下马车,深情回望故乡。一个“方”字,生动展现了离开故国的瞬间,而“一望”则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短短两句,让一个被贬官员失魂落魄、眷恋故土的形象跃然纸上。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顺着首联“望”字展开。诗人看到鸟儿向南飞去,而大庾岭特有的梅花,北枝才刚刚开放。作为北人却被迫南迁,这种矛盾与痛苦,让诗人的魂魄仿佛也跟着鸟儿飞回故乡,望着岭北的梅花,泪水止不住地流。这两句情景交融,把诗人的哀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诗人转而描写眼前的景色:山间的雨渐渐停了,天空开始放晴;江面上的云彩,仿佛要变成绚丽的晚霞。这里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景色的变化,巧妙地暗示了诗人心情的转变。“初含”“欲变”让云雨有了生命的灵动,诗人不直接写天上的云,而是写江中的云影,既写出了山的空灵,又表现了水的清澈,笔法十分精妙。结合诗人另一首《早发大庾岭》来看,《度大庾岭》像是它的续篇。从诗中描写推测,“山雨初含霁”大概是中午或午后,“江云欲变霞”则可能是下午或傍晚。尾联“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诗人在美丽的山水间,心情逐渐平复,重新燃起希望。他化用西汉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说只要有归乡的日子,就不敢像贾谊那样心生怨恨。这种看似退让的表达,反而更强烈地表现出诗人渴望回家的心情。“归有日”与首联的“辞国”“望家”前后呼应,让整首诗结构完整,情感连贯。
4. 作品点评
此诗开篇便气势非凡,如醍醐灌顶般震撼人心,在读者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愁绪如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心绪似水,九曲回肠百转千回。全诗几经跌宕起伏,最终以绵远悠长的情思收尾,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诗歌情感真挚动人,以景致烘托心境,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艺术造诣颇高。在结构上,章法谨严,对仗工整精妙;于韵律中,平仄协调,音韵流转和谐,展现出自然流畅的整齐之美。
# 三四沉痛,情至之音,不关典色。第六亦是异句,结怨而不怒,得诗人温厚之旨。陈度远曰:辞苦思深,不堪多读。“雨含霁”“云变霞”写景已别,著“初”“欲”二字更极作致。
清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 恨在“不敢”二字。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情景交融,杜公常用此法。
清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上一篇: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
下一篇:唐·崔涂《孤雁二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