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飞共所从":我们一同高飞,却都遭遇困境,
"六翮势摧风":六片羽翼在风中势单力薄、备受摧残。
# 势摧风:气势摧垮大风。摧,集作催。,六翮: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一个翅膀有三翮。
"声断碧云外":鹤的鸣叫声消失在碧云之外,
# 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声断:声音断绝。
"影孤明月中":孤独的身影映照在明月之中。
# 影孤:身影孤独。
"青田归路远":回青田的路途遥远,
# 归路:归还的路程。,青田:地名。浙江省青田县,产鹤著名,也故代称鹤。
"丹桂旧巢空":曾经栖息的月桂树下的旧巢已经空了。
# 旧巢:旧日的鸟巢。,丹桂:神话传说里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月光。丹:一作月。
"矫翼知何处":舒展翅膀想要飞翔,却不知飞向何处,
# 矫翼:展翅。
"天涯不可穷":天涯茫茫,没有尽头。
# 穷:穷尽。穷究。,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以别鹤为题材表达离情的诗。描绘了两只鹤分离后,六翮在风中受挫,鸣声消逝于碧云外,身影孤处于明月中。它们的故乡青田路途遥远,旧巢已空。表达了如同鹤分离般的离别之愁,以鹤的孤独影象体现出孤独之感,同时借鹤不知飞向何处,传达出对前途的迷茫。
2. 写作手法
互文:“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这两句诗并非只是单纯地说声音消失在碧云外,影子在明月中孤独,而是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其意思是鹤的声音和身影,都在碧云之外、明月之中,呈现出一种空灵、孤寂的意境,通过互文手法,更加强化了别鹤离群后的孤独之感与苍茫氛围。用典:“青田归路远”,“青田”是古代传说中鹤类栖息的仙境之地,典出《艺文类聚》引《永嘉郡记》:“有青田湖,中有白鹤,常为群,故名。”后世常以“青田”代指鹤的故乡或理想中的栖息之所。诗中以“青田归路远”暗用此典,既点出鹤的本应栖息之地,又通过“归路远”的感慨,强化了别鹤漂泊无依、归乡难觅的孤寂处境,将鹤的具象离别与对理想归宿的向往结合,深化了诗歌中漂泊、怅惘的情感内涵。意象组合:“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青田归路远,月桂旧巢空”,诗人将“碧云”“明月”“青田”“月桂”等意象组合在一起,“碧云外”“明月中”描绘出别鹤所处的高远、空旷之境,凸显其形单影只;“青田”是传说中鹤的栖息地,“月桂”常与仙境相关,“归路远”“旧巢空”则通过空间的遥远和巢穴的空寂,进一步强化了别鹤离群后的漂泊之感与孤独凄凉,营造出一种空灵、苍茫的意境,生动地表达了离情别绪与仕途漂泊之苦。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写两只鹤原本一同飞行,如今却不得不分开,且翅膀似被风摧折,暗示离别时的无奈与艰难,为全诗奠定伤感基调。中间两句:“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描绘一只鹤的叫声在碧云外消逝,身影孤独地出现在明月之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突出鹤离群后的孤独,强化了伤感氛围。后四句:“青田归路远,月桂旧巢空。矫翼知何处,天涯不可穷。”进一步描述鹤想回青田却路途遥远,旧巢已空,不知振翅飞向何处,天涯茫茫无尽头,将孤独、迷茫的情绪推向高潮,深刻表达出离别后的怅惘与无助。
上一篇:唐·鲍溶《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
下一篇:唐·薛能《杂曲歌辞·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