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shǒu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1
wàn
bái
hóng
sǔn
tiáo
qín
chōu
xiàn
线
jiān
xié
bèi
rén
niǎn
chuí
yān
bìn
xiàng
jìng
qīng
yún
chèn
liǎn
xiá
chàng
wàng
féng
qiān
xiù
màn
céng
jiàn
tuō
jīn
chē
hòu
yuán
xiào
xiàng
tóng
xíng
dào
zhāi
yòu
zhé
huā

译文

手腕白皙,肌肤红润,手指如初生的玉笋般纤嫩,拨弄琴弦或引线穿针时,指尖微斜,灵巧动人。背对他人时,手指轻捻鬓边垂下的胭脂色发丝,对镜轻抚面颊,指尖与红晕相映,如晚霞晕染。怅然回忆往昔,曾为她掀起绣花帷帐的相遇,恍惚记得她的手轻扶华美车驾的朦胧画面。如今她在后园笑着对同伴说道,刚采了蘼芜草,又折下新开的鲜花。

逐句剖析

"腕白肤红玉笋芽":手腕白皙,肌肤红润,手指如初生的玉笋般纤嫩,

# 腕:一作暖。

"调琴抽线露尖斜":拨弄琴弦或引线穿针时,指尖微斜,灵巧动人。

"背人细撚垂胭鬓":背对他人时,手指轻捻鬓边垂下的胭脂色发丝,

# 胭鬓:一作眉发。胭,一作烟。

"向镜轻匀衬脸霞":对镜轻抚面颊,指尖与红晕相映,如晚霞晕染。

# 脸:一作眼。

"怅望昔逢褰绣幔":怅然回忆往昔,曾为她掀起绣花帷帐的相遇,

# 幔:一作帐。

"依稀曾见托金车":恍惚记得她的手轻扶华美车驾的朦胧画面。

# 金:一作香。,曾:一作重。

"后园笑向同行道":如今她在后园笑着对同伴说道,

# 道:一作者。

"摘得蘼芜又折花":刚采了蘼芜草,又折下新开的鲜花。

# 折花:一作一叉。,蘼芜:一作荼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手》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前两联细致描绘女子双手的美丽形态,以“腕白肤红”“玉笋芽”等生动比喻,展现手部的莹润纤巧,又通过“调琴抽线”“细撚垂鬓”“轻匀衬脸”等动作,刻画女子手部的优雅灵动;后两联由眼前之景引发回忆,“怅望”“依稀”点明往昔与女子相遇的场景,“笑向同行”“摘得蘼芜”等描写,为读者勾勒出女子天真烂漫的形象。全诗以细腻笔触描绘女子的手,借手展现其美丽与灵动,寄寓对往昔美好情景的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腕白肤红玉笋芽”一句着重描写女子的手,以“腕白肤红”的细节直接点明手部肌肤的色泽,白皙与红润相映成趣,给人以视觉上的鲜明印象。对比:“怅望昔逢褰绣幔”一句以“怅望”开篇,奠定了回忆往昔时略带惆怅的情感基调,引发今昔对比。点明往昔与女子相遇的场景,寄寓对往昔美好情景的怀念之情。用典:“依稀曾见托金车”一句,韩偓巧用典故,将悠悠情思寄寓其中。“托金车”原出自《世说新语》,记载晋代女子绿珠为报答石崇知遇之恩,常乘金车相伴出行,后为守护情义坠楼自尽,此典故遂成女子坚贞与美好情愫的象征。在本句中描绘出女子乘坐华丽金车的画面,“托”字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倚坐车中的姿态,从侧面展现出女子的身份与气质,同时也让往昔的场景更具画面感。​比喻:“腕白肤红玉笋芽”以“玉笋芽”为喻,将女子的手指比作刚萌发的玉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手指的纤细、鲜嫩与秀美,展现出女子手部的娇柔之态。

2. 分段赏析

首联“腕白肤红玉笋芽”一句着重描写女子的手,以“腕白肤红”直接点明手部肌肤的色泽,白皙与红润相映成趣,给人以视觉上的鲜明印象;“玉笋芽”则运用比喻手法,将女子的手指比作刚萌发的玉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手指的纤细、鲜嫩与秀美,展现出女子手部的娇柔之态。​“调琴抽线露尖斜”此句通过“调琴”“抽线”两个动作,展现女子手部的灵巧。女子在调弄琴弦、抽取丝线之时,指尖微微倾斜的姿态展露无遗,“露尖斜”不仅细致刻画了手部的动作细节,更凸显出女子手部的优雅与灵动,将女子娴静温婉的气质通过手部动作巧妙传达出来。​颔联“背人细撚垂胭鬓”一句描绘了女子背着他人,轻轻捻弄下垂的鬓发的场景。“背人”营造出一种私密、含蓄的氛围,“细撚”细腻地展现出女子手部动作的轻柔、专注,仿佛在精心打理自己的鬓发,从侧面烘托出女子的温柔与娇俏。​“向镜轻匀衬脸霞”此句写女子对着镜子,用手轻轻涂抹脂粉,使面容如晚霞般艳丽。“向镜”点明场景,“轻匀”生动展现出女子上妆时动作的轻柔、细致,手部的动作与女子爱美的心态相互映衬,进一步凸显出女子的柔美与精致。​颈联“怅望昔逢褰绣幔”一句以“怅望”开篇,奠定了回忆往昔时略带惆怅的情感基调。“昔逢褰绣幔”回忆过去与女子相逢的场景,“褰绣幔”即掀起绣幔,这一动作暗示了当时相逢的场景或许是在一个较为私密、优雅的环境中,引发读者对往昔相遇情景的遐想。​“依稀曾见托金车”此句继续追忆往事,“依稀”表明记忆的模糊与久远,“曾见托金车”描绘出女子乘坐华丽金车的画面,“托”字生动地表现出女子倚坐车中的姿态,从侧面展现出女子的身份与气质,同时也让往昔的场景更具画面感。​尾联“后园笑向同行道”一句描绘出女子在后花园中,笑着对同行之人说话的场景。“后园”点明地点,营造出轻松惬意的氛围,“笑向”生动展现出女子欢快、活泼的神态,手部虽未直接描写,但从整体场景可想象其或有手势配合言语,进一步凸显女子的天真烂漫。​“摘得蘼芜又折花”此句通过“摘得蘼芜”“折花”两个动作,展现女子在后花园中的活动。蘼芜与花,既是美好的自然景物,也象征着女子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追求,手部的采摘、折取动作,将女子的活泼可爱与热爱生活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郑谷《石门山泉》

下一篇:唐·韩偓《有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