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唐作者:李中浏览量:1
jìng
sàn
yín
kàn
bàn
yǎn
fēi
qiū
shēng
zài
rùn
shū
wéi
jiàn
quán
chéng
wēi
yán
yàn
dài
guī
hán
qióng
bēi
luàn
xiǎn
huá
shuǎng
chú
yōu
diàn
liáng
huàn
shú
shū
péng
shuí
mèng
duàn
huāng
jìng
yóu
piān
chèn
jiāng
jǐng
fáng
ōu
fēi
zuì
lián
wéi
ruì
chù
nán
dào
miáo
féi

译文

整日像丝线一样散落,吟诗之时,看到门半掩着。秋天的声音在梧桐叶间,湿润的气息逼近书斋的帷幔。弯曲山涧中的泉水承接而去,高高的屋檐下,燕子带着秋雨的湿气归来。寒冷中的蟋蟀在旅舍的墙壁边,杂乱的苔藓使渔人的石矶变得湿滑。清爽之感想要除去凉席,必须换上熟制的衣服。在稀疏的篷帐下,是谁梦断呢,荒僻的小路上,独自出游很稀少。特别适合江湖的景色,不妨碍鸥鹭飞翔。最怜惜那成为祥瑞的地方,南边田亩里的稻苗长得肥美。

逐句剖析

"竟日散如丝":整日像丝线一样散落,

"吟看半掩扉":吟诗之时,看到门半掩着。

"秋声在梧叶":秋天的声音在梧桐叶间,

"润气逼书帏":湿润的气息逼近书斋的帷幔。

"曲涧泉承去":弯曲山涧中的泉水承接而去,

"危檐燕带归":高高的屋檐下,燕子带着秋雨的湿气归来。

"寒蛩悲旅壁":寒冷中的蟋蟀在旅舍的墙壁边,

"乱藓滑渔矶":杂乱的苔藓使渔人的石矶变得湿滑。

"爽欲除幽簟":清爽之感想要除去凉席,

"凉须换熟衣":必须换上熟制的衣服。

"疏篷谁梦断":在稀疏的篷帐下,是谁梦断呢,

"荒径独游稀":荒僻的小路上,独自出游很稀少。

"偏称江湖景":特别适合江湖的景色,

"不妨鸥鹭飞":不妨碍鸥鹭飞翔。

"最怜为瑞处":最怜惜那成为祥瑞的地方,

"南亩稻苗肥":南边田亩里的稻苗长得肥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雨》是五代李中创作的五言排律。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秋雨的种种景象,从秋雨的形态、声音、带来的润气,到秋雨中的动植物、人物活动以及秋雨对农事的影响等方面,既展现了诗人对秋雨景色的欣赏,又透露出闲适寂寥心境,同时表达对秋雨滋润庄稼的欣慰,体现对民生的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五代南唐诗人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字有中,九江(今属江西)人。南唐昇元中曾与刘钧共游庐山国学。元宗时,仕于下蔡。后因双亲老病,上表请归家侍奉。后主时,任吉水县尉,乾德二年罢职。李中耽于诗作,成痴成魔,自谓“诗魔”。孟宾于称其诗“缘情入妙,丽则可知”“备多奇句”,辛文房《唐才子传》多摘其句,称之“惊人泣鬼之语”。代表作品有《春日野望》。著有《碧云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竟日散如丝,吟看半掩扉”,描绘秋雨整日如丝线般飘散,诗人半掩着门扉一边吟诗一边观赏秋雨,点明写作对象秋雨,奠定闲适的氛围,展现诗人对秋雨的关注。颔联:“秋声在梧叶,润气逼书帏”,从听觉和触觉描写秋雨,秋雨打在梧桐叶上发出声音,带来的湿润气息逼近书帏,细腻地表现出秋雨给人带来的感受,营造出静谧又略带凉意的氛围。颈联:“曲涧泉承去,危檐燕带归”,曲涧承接秋雨形成水流,燕子在秋雨时归巢于危檐,一动一静,描绘出山林庭院秋雨之景,富有画面感。四、五、六联:“寒蛩悲旅壁,乱藓滑渔矶。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寒蛩在旅壁悲鸣,渔矶上乱藓因秋雨湿滑,凉爽的秋雨让人想撤去竹席、换上厚衣,稀疏的船篷下有人被秋雨打断梦境,荒径因秋雨少有人独游。从多个角度描绘秋雨带来的变化,进一步渲染出秋雨时节的寂寥之感。尾联:“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最怜为瑞处,南亩稻苗肥”,写秋雨与江湖景色相称,鸥鹭在其间飞翔,而最让人喜爱的是秋雨如祥瑞,滋润得南亩稻苗肥美,表达诗人对秋雨的喜爱以及对秋雨滋润庄稼的欣慰之情,提升诗歌的意境与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群玉《池塘晚景》

下一篇:唐·陈羽《广陵秋夜对月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