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庙侧有高房":吴王庙的旁边有一座高大的房屋,
"帘影南轩日正长":南轩的帘影随着漫长的日光移动。
"吹苑野风桃叶碧":野外的风吹过园林,桃叶呈现出碧绿之色,
"压畦春露菜花黄":春天的露水洒在菜畦上,菜花一片金黄。
"悬灯向后惟冥默":悬起灯后四周一片寂静冥默,
"凭案前头即渺茫":凭靠在案桌前只觉前路渺茫。
"知有虎溪归梦切":知道自己归乡的梦如同虎溪那般真切,
"寺门松折社僧亡":寺庙门前的松树折断,社中的僧人也已亡故。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通过描写野外被风吹动的碧绿桃叶,以及沾满春露的黄色菜花,借这生机勃勃的景色,烘托出环境的清幽,也暗示诗人内心的思绪。用典:“知有虎溪归梦切”用“虎溪”典,相传晋高僧慧远居东林寺,送客不过虎溪,过则虎啸。此处借典暗示公房环境清幽,表达诗人浓烈归乡之情,增添诗的文化底蕴与含蓄美。烘托:“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以悬灯后周围的冥默氛围,烘托出诗人凭案时内心的渺茫之感。
2. 分段赏析
《题梁贤巽公房》首联“吴王庙侧有高房,帘影南轩日正长”,点明公房位置在吴王庙旁,通过“帘影”“日正长”营造出一种静谧、悠长的氛围,暗示时间的缓慢流逝。颔联“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细腻地描写了野外的景色,“碧”“黄”色彩鲜明,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也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颈联“悬灯向后惟冥默,凭案前头即渺茫”,从视觉和感受上,写出了屋内悬灯后的昏暗和冥默,以及诗人凭案时内心的迷茫。尾联“知有虎溪归梦切,寺门松折社僧亡”,借“虎溪”典故,表达归梦之切,再由“寺门松折”“社僧亡”,传达出世事无常的感慨。
下一篇:唐·李世民《辽东山夜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