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ōu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2
rén
ài
yōu
suǒ
jìn
duì
cháng
sōng
yuǎn
shì
shān
jìn
wàng
yún
xīn
yǒu
shí
kàn
yuè
fāng
xián
zhōng
tiān
qián
kūn
wài
mèng
shēn
míng
dàn
jiān
liáo
hǎi
ruò
qiān
suì
qiě
liú
chéng
shì
huì
fēi
huán

译文

山野之人喜爱这幽静的居所,近处对着青松,远处是连绵的山峦。整日仰望云朵,心境闲散不牵挂,偶尔赏月,夜晚才觉时光清闲。陶醉于壶中天地,仿佛超脱于天地之外,梦里追逐功名,却觉荣辱转瞬即逝。若像辽东人思念千年仙鹤,不如暂留尘世,待时机成熟再归隐。

逐句剖析

"野人自爱幽栖所":山野之人喜爱这幽静的居所,

"近对长松远是山":近处对着青松,远处是连绵的山峦。

"尽日望云心不系":整日仰望云朵,心境闲散不牵挂,

"有时看月夜方闲":偶尔赏月,夜晚才觉时光清闲。

"壶中天地乾坤外":陶醉于壶中天地,仿佛超脱于天地之外,

"梦里身名旦暮间":梦里追逐功名,却觉荣辱转瞬即逝。

"辽海若思千岁鹤":若像辽东人思念千年仙鹤,

"且留城市会飞还":不如暂留尘世,待时机成熟再归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幽栖》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自然景致与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首联以简笔勾勒出隐居环境的清幽,近处的松林与远处的山峦形成空间层次。颔联则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望云”“看月”暗含对自由的追求。颈联以“壶中天地”化用典故,喻指隐居生活自成一体,超脱于世俗之外;“梦里身名”则将功名视为短暂幻象,深化对自由与本真的追求。尾联以“千岁鹤”象征高洁志向与长寿,而“辽海”暗指隐逸之地;“城市”与“飞还”的对比,流露对自由与现实的矛盾心境,最终仍寄望于回归自然。全诗语言凝练,意象清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野人自爱幽栖所,近对长松远是山。”诗人以“野人”自居,强调对幽静居所的偏爱。居所“近对长松,远是山”,通过松树与山峦的意象,勾勒出清幽深邃的自然环境,暗含对尘世喧嚣的疏离感。颔联:“尽日望云心不系,有时看月夜方闲。”诗人以“望云”“看月”等闲适活动,展现心境的超脱与自由。云月意象的流动感,与“心不系”“夜方闲”形成呼应,凸显对世俗羁绊的淡漠。颈联:“壶中天地乾坤外,梦里身名旦暮间。”以“壶中天地”化用典故,喻指隐居生活自成一体,超脱于世俗之外;“梦里身名”则将功名视为短暂幻象,深化对自由与本真的追求。尾联:“辽海若思千岁鹤,且留城市会飞还。”以“千岁鹤”象征高洁志向与长寿,而“辽海”暗指隐逸之地;“城市”与“飞还”的对比,流露对自由与现实的矛盾心境,最终仍寄望于回归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

下一篇:唐·元稹《先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