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zǎo
chūn
jiàn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xiāng
yún
dàn
jué
wēi
shuí
sòng
chūn
shēng
zhào
xuān
jìn
běi
táng
chuān
穿
zǎo
liǔ
piān
dōng
miàn
shòu
fēng
duō
tiān
shuǐ
xiāo
cán
xuě
jiāng
sòng
cháo
tóu
yǒng
màn
tóng
shòu
xīn
nián
tóng
shǎng
yóu
suō

译文

雨后芬芳云气清淡,觉察微微暖意,谁将春声送入船歌。萱草临近北堂早早破土而出,柳枝偏偏朝东承受更多春风。湖水增添新绿消融残雪,江潮推送浪头涌起漫流波涛。同度新年却无法共赏春景,无法缩地相聚又能如何。

逐句剖析

"雨香云澹觉微和":雨后芬芳云气清淡,觉察微微暖意,

# 微和:微微暖和一些。,澹:淡。

"谁送春声入棹歌":谁将春声送入船歌。

# 棹歌:船歌。

"萱近北堂穿土早":萱草临近北堂早早破土而出,

# 穿土早:冒出地面的时间比别处早。,北堂: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古代家庭祭祀时,主妇按规定站在北堂,北堂既可树萱,所以后世又称母亲为“萱堂”。,萱:萱草,又叫忘忧草。《诗・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柳偏东面受风多":柳枝偏偏朝东承受更多春风。

# 偏:偏向。,柳:古人差别时,常折柳相送。

"湖添水色消残雪":湖水增添新绿消融残雪,

# 消:偏向。,色:一作剂。

"江送潮头涌漫波":江潮推送浪头涌起漫流波涛。

# 漫波:偏向。

"同受新年不同赏":同度新年却无法共赏春景,

# 不同赏:不能同在一起欣赏。

"无由缩地欲如何":无法缩地相聚又能如何。

# 缩地:化远为近的法术。传说东汉人费长房有神术,能使千里地脉缩于眼前。《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无由:没有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乐天早春见寄》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七言律诗。此诗描绘早春时节雨香云澹、萱草萌发、柳树摇曳的清新景象,与白居易同逢新春却未能共赏的遗憾,抒发二人深厚的情谊。诗的上半部分绘早春之景,下半部分述与乐天唱和,传递出元稹和白居易间的真挚情谊。全诗其用语明快自然,展现出诗人的乐观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寄给越州的元稹一首早春诗,元稹遂作此和诗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唱和诗。借早春雨香云澹、萱柳生长、湖江景变的景象,抒发和白居易之间的真挚情谊。

2. 写作手法

渲染:“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湖添水色”从视觉渲染湖水因春而焕新,“消残雪”以残雪渐融的动态,渲染冬去春来的过渡;“江送潮头”写江水主动推送潮头,“涌漫波”渲染潮水涌动、波澜漫延的蓬勃气势,从湖与江的变化,全方位渲染出早春时节水泽间冬春交替、生机渐起的独特景致,让早春水态的鲜活与春的力量直观呈现。

3. 分段赏析

首联:总绘春意渐浓:细雨含香,春云轻淡,已渐感春日温和气息;春之声还融入船工棹歌。诗人以欣喜笔调,细腻描摹。初春雨落,诗人觉香,是泥土与春芽之芳。春之气息在不觉中浓郁,于渔人的棹歌中流露。这一联,有闻有看,有听有察,十四字道尽种种感受。以问句表后层意,更显空灵耐思。颔联:写春之萱草与柳树:北堂边萱草早已破土萌发,东侧柳树受风吹拂最多。选忘忧萱草,针对白居易原诗叹老情绪,望其乐观忘忧;选赠别柳树,为深写与好友的别离之情。颈联:写湖边残雪消融、江中春潮汹涌,进一步铺陈春之气息。白居易原诗写早春景象,带惨淡之感,而元稹和诗写仲春之景,已显明媚温煦。尾联:写二人无法共赏新春之景,又无缩地之法缩短距离,颇为无奈。此神来之笔,充分抒发元稹对白居易的深切思念与两人深厚友谊。

4. 作品点评

此诗绘初春水景树色,满溢生活意趣。全篇语言明快畅达,尽弃苦雨冷雪、白发衰病等凄清物象,尽显诗人乐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老杜《竹》诗:“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太白《雪》诗云:“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贺《四月词》云:“依微香雨青氛氲。”元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以世眼论之,则曰:竹、雪、雨何尝有香也?

明诗人俞弁《逸老堂诗话》

# 一,从雨云写一“觉”字,言体中已有早春消息。二,从棹歌写一“谁”字,言耳畔又有早春消息。三、四,从萱柳写一“穿”字、“受”字,言眼前果已尽是早春消息也。看他写早春,渐渐由微而著,真笔墨与元化为徒也。前解写早春,此解写乐天见寄,而欲缩地同赏也。五,言雪消水添,本可放船直下也。六,言潮涌波漫,于是欲泛还止也。七、八易解。

明末清初诗人金圣叹

# 涵见寄,蕴藉(“谁送春声”句下)。

清诗人何焯《唐三体诗评》

# 新辟(“柳偏东面”句下)。

清诗人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上半写早春,一是天气,二是人事,三是物情,不但有次序,风流可爱真不减灵和柳色也。下半写和乐天,湖添水色,似可放棹相寻,江送潮头,又难一苇飞渡。离群索居之叹,其谁能已耶?

清诗人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先醉》

下一篇:唐·元稹《乐府古题序·董逃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