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名阿宜":我的小侄子名叫阿宜,
"未得三尺长":身高还不到三尺。
"头圆筋骨紧":脑袋圆圆,筋骨紧实,
"两眼明且光":两只眼睛明亮有光泽。
"去年学官人":去年模仿当官的人,
"竹马绕四廊":骑着竹马在回廊间绕来绕去。
"指挥群儿辈":指挥着一群小孩子,
"意气何坚刚":神情意气多么坚定刚强。
# 意气:意志和气概。
"今年始读书":今年开始读书,
"下口三五行":读起书来能念下几行。
"随兄旦夕去":早晚跟着兄长一起,
"敛手整衣裳":收起手整理好衣裳。
"去岁冬至日":去年冬至那天,
"拜我立我旁":向我行礼后站在我身旁。
"祝尔愿尔贵":祝愿你希望你能显贵,
"仍且寿命长":并且寿命长久。
"今年我江外":今年我在长江之外,
"今日生一阳":今天冬至阳气初生。
"忆尔不可见":想念你却不能相见,
"祝尔倾一觞":为你祝福倾尽一杯酒。
"阳德比君子":阳气的品德好比君子,
# 阳德:指阳气。
"初生甚微茫":刚开始产生时很微弱。
"排阴出九地":冲破阴气从地底冒出,
"万物随开张":万物随之开始生长。
"一似小儿学":就像小孩子学习,
"日就复月将":日积月累有进步。
"勤勤不自已":勤奋努力不停止,
"二十能文章":二十岁就能写出好文章。
"仕宦至公相":做官做到公卿宰相,
"致君作尧汤":辅佐君主成为尧、汤那样的圣君。
"我家公相家":我家是公相门第之家,
"剑佩尝丁当":身上的剑和玉佩常常叮当作响。
"旧第开朱门":旧宅第的朱门敞开,
"长安城中央":位于长安城的中央。
"第中无一物":宅第中没有别的东西,
"万卷书满堂":只有万卷书籍摆满厅堂。
"家集二百编":家族文集有二百编,
# 二:一作三。
"上下驰皇王":内容涵盖历代帝王事迹。
"多是抚州写":大多是在抚州撰写的,
"今来五纪强":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
"尚可与尔读":还可以和你一起阅读,
"助尔为贤良":帮助你成为贤良之人。
# 贤良:德才兼备之人。
"经书括根本":经书包含着学问的根本,
"史书阅兴亡":史书能让你了解朝代兴亡。
"高摘屈宋艳":汲取屈原、宋玉作品的高妙艳丽,
"浓薰班马香":熏染班固、司马迁文章的韵味。
"李杜泛浩浩":李白、杜甫的诗作气势浩浩荡荡,
"韩柳摩苍苍":韩愈、柳宗元的文章格调高耸入云。
"近者四君子":近代这四位君子,
"与古争强梁":可与古人争胜。
"愿尔一祝后":希望你在我一番祝愿之后,
"读书日日忙":每天都忙着读书。
"一日读十纸":一天读十页纸,
"一月读一箱":一个月就能读一箱书。
"朝廷用文治":朝廷推行文治,
"大开官职场":广开求官的途径。
"愿尔出门去":希望你出门去,
"取官如驱羊":获取官职就像驱赶羊群一样容易。
"吾兄苦好古":我的兄长酷爱古代文化,
"学问不可量":学问高深不可估量。
"昼居府中治":白天在官府处理事务,
"夜归书满床":晚上回来床上堆满书籍。
"后贵有金玉":日后富贵有了金银玉器,
"必不为汝藏":一定不会为你收藏。
# 必:肯定。
"崔昭生崔芸":崔昭生了崔芸,
"李兼生窟郎":李兼生了窟郎。
"堆钱一百屋":积攒的钱财堆满一百间屋子,
"破散何披猖":破败离散时多么迅速。
"今虽未即死":如今虽然还没有马上死去,
"饿冻几欲僵":却饿得快冻僵了。
"参军与县尉":做参军与县尉这样的小官,
"尘土惊劻勷":在尘世中惊慌忙碌。
"一语不中治":一句话处理不好政务,
"笞箠身满疮":就会被鞭打,满身是伤。
"官罢得丝发":任期满后所得甚少,
"好买百树桑":正好买上百棵桑树。
"税钱未输足":税钱还没有交够,
"得米不敢尝":得到米也不敢品尝。
"愿尔闻我语":希望你听到我的话,
"欢喜入心肠":满心欢喜地记在心里。
# 心肠:心地。
"大明帝宫阙":大明的帝王宫殿,
"杜曲我池塘":杜曲有我家的池塘。
"我若自潦倒":我如果自己穷困潦倒,
# 潦倒:蹉跎,失意。,若:一作苦。
"看汝争翱翔":看着你努力翱翔。
"总语诸小道":总之告诉你们这些晚辈,
"此诗不可忘":这首诗千万不能忘记。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亲情寄怀诗。诗中表达了杜牧希望阿宜健康成长,继承家族书香门第的家风,勤奋读书,以经史子集为学,向屈宋、班马、李杜、韩柳等大家学习,树立远大志向,最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殷切期望。
2. 分段赏析
全诗约分四层意思,层层递进,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与谆谆教诲。第一层:“小侄名阿宜”至“祝尔倾一觞”这一层以亲切的口吻,开篇点明“小侄名阿宜”,随后生动描绘阿宜形象,“头圆筋骨紧,两眼明且光”,展现出阿宜从小便有惹人喜爱的贵相。接着回忆阿宜去年趣事,“去年学官人,竹马绕四廊。指挥群儿辈,意气何坚刚”,寥寥数语勾勒出阿宜年少时聪慧活泼又顽皮的模样。诗人继而追忆去年冬至日,阿宜“拜我立我旁”的场景,尽显温馨。“祝尔愿尔贵,仍且寿命长”直白地表达出对小侄富贵长寿的美好祝愿。此段通过对阿宜幼时形象与往事的描述,流露出诗人对小侄的满心欢喜与关爱。第二层:“阳德比君子”至“致君作尧汤”诗人以“阳德比君子,初生甚微茫。排阴出九地,万物随开张”起兴,将阳气初生的过程比作小儿学习成长,寓意阿宜如阳气般,虽初时微弱,但只要勤奋努力,就能冲破阻碍,不断进步。进而殷切希望阿宜“勤勤不自已,二十能文章”,通过持续勤奋学习,早日成才。不仅如此,诗人还期望阿宜贤良显达,能“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尧汤”,以辅佐君主成就圣明之治为己任,体现出诗人对小侄在品德与政治抱负上的高要求。这与杜牧自身的政治理想紧密相连,他一生心系时政,如在《郡斋独酌》中所写“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经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渴望平定藩镇,实现国泰民安。他平时也注重研究各类经世之学,“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喜论政谈兵。因此,他希望小侄能传承这种经邦济世的情怀与志向。第三层:“我家公相家”至“取官如驱羊”杜牧以“我家公相家”自豪地提及自家显赫家世,其祖父杜佑曾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为相。家中“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杜牧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他也从中汲取诸多教益。在此,诗人劝勉阿宜继承家学,以家族荣耀为激励,努力研读经史子集。“经书括根本,史书阅兴亡”,教导阿宜从经书中领悟学问根本,从史书中洞察朝代兴衰。同时,要广泛吸收前人文学精华,“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博采屈宋、班马、李杜、韩柳之长。诗人坚信,阿宜若能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必能充实提高自己,凭借这些学识资本,在朝廷以文治、大开仕途之门时,“取官如驱羊”,顺利博取功名。第四层:余下部分在这一层,诗人对阿宜寄予厚望,语重心长地告诫阿宜要多读书,切不可汲汲于敛财。“堆钱一百屋,破散何披猖”,以崔昭、李兼之子堆钱最终却贫困潦倒为例,警示阿宜财富易散,唯有学问和志向才是立身之本。诗人期望阿宜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努力做一番大事业。然而,诗中“仕宦至公相”“祝尔愿尔贵”“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等表述,虽体现了对阿宜的期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诗人对富贵功名的追求,反映出其汲汲于名利的一面。这既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人追求有关,也展现了杜牧作为长辈,希望晚辈在传统价值观下取得成功的普遍心态。
上一篇:唐·张祜《忆游天台寄道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