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凄凄秋景繁":秋光里槿花虽美,难逃风摧霜侵,
"可怜荣落在朝昏":可怜花开花落只在朝昏。
# 荣落:指花开花谢。
"未央宫里三千女":君不见,未央宫里三干美女,
# 未央宫:汉宫名,此指唐后宫。
"但保红颜莫保恩":天可保她生出红颜,难保得到君不忘。
# 恩:指皇上的宠幸。,保:保重,看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材为借物抒情。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槿花在凄凄风露的秋天,荣枯只在朝夕之间的景象;后两句由槿花联想到未央宫中众多宫女,指出她们即便能保持青春美貌,也难以留住君王的恩宠,表达了对宫女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的批判。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风露凄凄”的秋景描写,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抒发对槿花和宫女的同情之情,情景交融。象征:槿花象征着宫女,其荣枯的特点象征着宫女命运的起伏和难以自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刻性。比兴:诗的前两句“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是起兴。诗人先描绘出秋风萧瑟、露水寒凉、秋景繁茂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出木槿花朝开暮落的特点。后两句“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诗人将未央宫中众多的女子比作木槿花。木槿花的生命短暂,荣华转瞬即逝,就如同宫中女子的命运。她们即便拥有美丽的容颜(如同木槿花盛开时的绚烂),也难以长久保住君王的恩宠,深刻地揭示了宫中女子命运的悲惨与无奈。
3. 分段赏析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首句点明时节,描绘出秋天风露交加、景象繁茂却略带凄凉的氛围,为槿花的出场做铺垫。次句直接写槿花,“可怜”二字饱含诗人对其生命短暂,在朝夕之间就经历荣枯的惋惜之情。“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第三句宕开一笔,引入未央宫中的三千宫女这一意象。末句指出宫女们即使能维持美丽容颜,也难以保有君王的恩宠,揭示出宫女命运的悲惨与无奈,深化了诗歌主题。
4. 作品点评
《槿花》短短四句,却蕴含丰富情感与深刻内涵。李商隐以独特视角,将槿花与宫女命运相联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诗歌语言凝练,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鲜明的意象,传达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的批判。其构思精巧,寓意深远,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在看似寻常的题材中挖掘出深刻主题的艺术功力,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上一篇:唐·李商隐《夕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