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jié
yàn
bǎi
liáo
shī

朝代:唐作者:李适浏览量:1
sháo
nián
zhòng
chū
xié
liáng
chén
zhào
zhōng
jié
shì
qìng
tiān
chūn
huān
hān
cháo
tóng
shēng
jūn
yún
kāi
gāo
cǎo
shū
fāng
jīn
suì
huá
jīn
zài
yáng
dōng
zuò
fāng
qín
cán
fēi
xūn
fēng
chàng
yòng
wèi
rén

译文

美好的年华开启了仲春的时序,吉日良辰和谐美好相辉映。由此确立中和盛大的节日,共同庆祝天地间春意盎然。朝野上下同享欢宴的酣畅,生机德泽遍布国家每个角落。云开雾散洒下甘霖般的雨露,草木稀疏处河津也飘散芬芳。岁月如今满载和煦的春光,春耕劳作正当时辛勤不倦。惭愧自己未能咏唱和煦之风,又该如何慰藉我的黎民百姓。

逐句剖析

"韶年启仲序":美好的年华开启了仲春的时序,

"初吉谐良辰":吉日良辰和谐美好相辉映。

"肇兹中和节":由此确立中和盛大的节日,

"式庆天地春":共同庆祝天地间春意盎然。

"欢酣朝野同":朝野上下同享欢宴的酣畅,

"生德区宇均":生机德泽遍布国家每个角落。

"云开洒膏露":云开雾散洒下甘霖般的雨露,

"草疏芳河津":草木稀疏处河津也飘散芬芳。

"岁华今载阳":岁月如今满载和煦的春光,

"东作方肆勤":春耕劳作正当时辛勤不倦。

"惭非熏风唱":惭愧自己未能咏唱和煦之风,

"曷用慰吾人":又该如何慰藉我的黎民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年间,为庆祝中和节赐宴群臣时所作的七言律诗。全诗以“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为核心,既描绘了曲江亭宴会的热闹景象,又通过“欢酣朝野同”“德浅荷玄贶”等句,展现出君主与臣民共庆佳节的和谐氛围。此诗的创作,与唐代将晦日改为中和节的制度变革直接相关,并借用《邺侯家传》中“赐诗金花笺”的典故,进一步凸显了君臣同乐的政治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十位皇帝

李适(742~805),即唐德宗。唐代宗李豫长子。宝应元年,唐代宗即位,封鲁王,不久改封雍王。广德二年,立李适为太子。大历十四年五月,唐代宗死,李适即位。其工诗能文,常与朝臣、宫人唱和,亲自给这些诗作评定等级。唐李肇《唐国史补》称其晚年“尤工诗句,臣下莫可及”。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谓其诗“尚雅正”。著有《德宗集》,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贞元五年(789年),唐德宗采纳李泌的建议,将农历正月最后一天的晦日改为中和节,并在次年(790年)的中和节当天,于曲江亭设宴款待百官。这首诗便是德宗在宴席上赐给群臣的作品,既含节庆的欢悦之情,又有着政治层面的宣示意味。据《邺侯家传》记载,德宗曾梦见在金花笺上写下中和节的诗作,这也成为他创作此诗的直接缘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与宫廷节日宴饮相关的诗。通过描绘曲江亭宴会的热闹景象和君主与臣民共庆佳节的和谐氛围,表达了对君臣协力的期许。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以“天地春”等意象描绘中和节时的春日盛景,既展现了节日的生机与祥和,又将君臣共庆的欢愉之情融入自然风光中,使庆典的喜庆与春日的美好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用典:“欢酣朝野同”引用《邺侯家传》中“赐诗金花笺”的典故,不仅为诗作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更借梦境赐诗的情节,暗示此次赐宴赐诗的郑重与神圣,强化了君臣同心、共庆佳节的政治寓意,让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3. 分段赏析

“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韶年”点明美好时光,“仲序”指出是春季的第二个月,即二月。“初吉”意为上旬的吉日,“谐良辰”强调这是一个美好的时辰。此句交代了中和节的时间,营造出一种祥和美好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肇兹”表示开始,说明中和节是刚刚设立的节日。“式庆天地春”则指出庆祝中和节是为了庆贺天地间充满春意,既点明了节日的主题,又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体现了对春天到来以及新节日设立的喜悦之情。“欢酣朝野同,生德区宇均”:此句描绘了中和节时朝野上下共同欢庆、一片欢畅的场景,强调了君主与臣民同乐的氛围。“生德区宇均”意思是恩德遍布天下,表达了皇帝希望自己的德政能够惠及全国百姓,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政治局面。“云开洒膏露,草疏芳河津”:这两句是写景,描绘了天空云开雾散,甘露洒落,河边草地稀疏但散发着芬芳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中和节时的美好氛围,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同时也蕴含着天地滋润万物,万物蓬勃生长的寓意。“岁华今载阳,东作方肆勤”:“岁华今载阳”描绘了此时岁月美好,阳光明媚,再次强调了春天的美好时光。“东作”指春耕生产,“方肆勤”表明农民们正开始辛勤地进行春耕劳作。此句既体现了对季节特点的把握,也暗示了中和节有劝农之意,希望百姓们抓住农时,辛勤耕种,为丰收打下基础。“惭非熏风唱,曷用慰吾人”:“熏风唱”化用了舜帝的《南风歌》,代表着贤君之歌。皇帝在此表示自己惭愧不能像舜帝那样唱出美妙的歌谣,感叹用什么来慰藉百姓呢。这是一种自谦之辞,同时也表达了皇帝对百姓的关怀之情,以及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造福百姓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乂《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下一篇:唐·郑愔《采莲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