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举高谈亦壮哉":陈蕃高谈阔论真豪迈,年轻时的志向多么壮美!
"白头狼狈只堪哀":到了晚年却处境狼狈,实在是令人感到悲哀啊。
# 白头狼狈:指陈蕃晚年被杀。
"枉教一室尘如积":白白地任凭自己的居室里灰尘堆积如山,
"天下何曾扫得来":这样的话,又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借陈蕃的故事,讽喻现实中那些空有大志却不注重实际行动,不能从点滴小事做起的人,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对比:将陈蕃年轻时的壮志豪情(“仲举高谈亦壮哉”)与晚年的狼狈不堪(“白头狼狈只堪哀”)进行对比,突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典:运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通过对陈蕃居室情况的描述,引发对其能否实现远大抱负的思考,进而揭示诗歌的主题。
2. 分段赏析
《读陈蕃传》诗中“仲举高谈亦壮哉”:“仲举”是东汉陈蕃的字,这句诗开篇即肯定了陈蕃的言论和志向。陈蕃年轻时就有“澄清天下”的远大抱负,常常高谈阔论,其豪情壮志令人赞叹,“壮哉”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陈蕃早年壮志的赞赏之情。“白头狼狈只堪哀”:笔锋一转,写陈蕃到了晚年却处境狼狈。陈蕃在与宦官的斗争中失败,最终被杀害,结局悲惨。“白头”点明其晚年,“狼狈”描绘出他失败时的潦倒模样,“只堪哀”则流露出诗人对陈蕃悲惨结局的惋惜和哀叹之情。“枉教一室尘如积”:这句诗用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传说陈蕃年轻时,居室脏乱,别人劝他打扫,他说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里说陈蕃任由自己的居室灰尘堆积,杂乱不堪,“枉教”强调了这种行为的徒劳和不合理,暗示他连身边的小事都没有做好。“天下何曾扫得来”:紧承上句,以反问的语气指出,连自己的屋子都不能打扫干净,又怎么能治理好天下呢?通过这一有力的反问,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成就大事要从做好小事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空谈壮志。这两句诗不仅是对陈蕃的评价,也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上一篇:宋·杨万里《春阴》
下一篇:宋·杨万里《春日六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