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i
chéng
宿
zhāng
shì
zhuāng
zǎo
jìn
tuì
退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1
mèng
jiào
yuè
zhòu
jīng
tiān
míng
chuī
sōng
jìn
diǎn
jiù
huā
dēng
shān
jiào
轿
shí
qiáo
mén
cái
gēng
jiǎo
gēn
huǒ
shàng
chéng
bīng

译文

从梦中醒来,月光皎洁如白昼,恍惚间误以为天快要亮了。起身吹灭松枝燃烧的余烬,亲手点燃石臼里的花灯。山间的轿子已行至十里之外,而城楼的更鼓才敲响四更天。脚底岂会没有热气,可胡须上早已凝冰成霜。

逐句剖析

"梦觉月如昼":从梦中醒来,月光皎洁如白昼,

"误惊天欲明":恍惚间误以为天快要亮了。

"起吹松叶烬":起身吹灭松枝燃烧的余烬,

"自点臼花灯":亲手点燃石臼里的花灯。

"山轿已十里":山间的轿子已行至十里之外,

"谯门才四更":而城楼的更鼓才敲响四更天。

"脚根岂无火":脚底岂会没有热气,

"须上也成冰":可胡须上早已凝冰成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再入城,宿张氏庄,早起,进退格》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五言律诗,采用“进退格”这一特殊体裁(两句一换韵的变体)。全诗以清晨赶路的行旅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对比与感官描写,展现羁旅艰辛。前四句聚焦凌晨场景,后四句转折行程。全诗语言凝练质朴,白描中见深意,在平凡事物体察中流露超脱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梦觉月如昼,误惊天欲明”两句,写诗人从梦中醒来,看见月光皎洁如同白昼,一时误以为天色将亮。这里以月光比喻白昼,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凌晨的宁静与诗人的迷惑心理。景物形象鲜明,月光明亮却寂静无声,暗示旅途孤寂。“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两句,描述诗人起床后吹灭松叶做成的灯芯残烬,再点燃臼花灯的行动。诗人自己动手点灯,形象生动地体现早起勤劳的特点。松叶烬和白花灯作为事物形象,细节传神,语言简练无修饰,表达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山轿已十里,谯门才四更”两句,写诗人乘坐山轿已赶路十里,却见城门谯楼刚敲四更钟。空间上“十里”的路程,与时间上“才四更”的早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旅途漫长而时间尚早的错感。谯门(城门上的望楼)作为景物形象,点明地点在城郊,语言平实却富有节奏,隐含奔波辛苦。“脚根岂无火,须上也成冰”两句,以夸张的语气说脚后跟本应有热量(喻指温暖),但胡须上却结了冰。脚根和胡须作为身体部位的形象,极写严寒天气下旅途的苦寒。表达技巧上用反问“岂无火”,强化寒冷刺骨的感觉,思想感情上流露诗人对艰苦经历的无奈和感慨,全诗在此收尾,主题聚焦人生旅途的艰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晓过新安江,望紫阳山怀朱元晦》

下一篇:宋·杨万里《舟中雪作,和沈虞卿寄雪诗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