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jìn
gǎn
xīng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1
chūn
shì
cōng
cōng
lüè
yǎn
guò
luò
huā
nài
chóu
rén
nán
běi
yīn
shū
shǎo
dōng
西
fāng
cǎo
duō
sǔn
jiè
fēng
zhēng
zuò
zhú
yàn
fēn
shù
bié
chéng
qīng
dēng
bái
jiǔ
cháng
tíng
shèng
zhōu
绿

译文

春天的事情匆匆忙忙从眼前掠过,落花无声无息,面对忧愁却无可奈何。老朋友在南方北方,音信书信很少,野外渡口东西两边,茂盛的芳草很多。竹笋借着一阵风争着长成竹子,燕子带着几只雏燕分别去筑成新巢。在青灯相伴、白酒微醺的长亭夜晚,难以承受孤舟独自漂浮在绿色波涛上。

逐句剖析

"春事匆匆掠眼过":春天的事情匆匆忙忙从眼前掠过,

"落花寂寂奈愁何":落花无声无息,面对忧愁却无可奈何。

"故人南北音书少":老朋友在南方北方,音信书信很少,

"野渡东西芳草多":野外渡口东西两边,茂盛的芳草很多。

"笋借一风争作竹":竹笋借着一阵风争着长成竹子,

"燕分数子别成窠":燕子带着几只雏燕分别去筑成新巢。

"青灯白酒长亭夜":在青灯相伴、白酒微醺的长亭夜晚,

"不胜孤舟兀绿波":难以承受孤舟独自漂浮在绿色波涛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尽感兴》由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此诗围绕春尽时节展开,表达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写春事匆匆而过,落花引发愁绪。接着描述因朋友分散南北音书稀少,野渡边芳草萋萋。又以笋借风成竹、燕分巢的景象,暗示时光流转。最后在青灯白酒的长亭夜,面对孤舟漂泊,尽显孤独无奈。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前四句借春景抒愁,后四句直陈内心的孤独。全诗自然流畅,意蕴深厚,生动展现诗人在春尽时复杂的情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春事匆匆掠眼过,落花寂寂奈愁何。故人南北音书少,野渡东西芳草多。”描绘春天匆匆流逝、落花无声、渡口芳草繁茂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拟人:“笋借一风争作竹”,“借”“争”赋予竹笋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竹笋在春风中迅速生长的态势,暗示时光的流逝。

2. 分段赏析

首联:“春事匆匆掠眼过,落花寂寂奈愁何。”诗人描绘了春天匆匆而过,落花引发的愁绪,开篇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颔联:“故人南北音书少,野渡东西芳草多。”通过“音书少”与“芳草多”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颈联:“笋借一风争作竹,燕分数子别成窠。”通过对笋和燕子的动态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成长与离别。尾联:“青灯白酒长亭夜,不胜孤舟兀绿波。”诗人以“青灯白酒”和“孤舟绿波”为背景,进一步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方虚日斜再行宿乌山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杨万里《和徐衡仲惠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