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shū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1
zhì
yōng
dōu
shuì
xiān
shēng
huàn
yìng
chóng
shēng
chuāng
wài
yuè
shū
shēn
dēng
bàn
zuì
liáo
jīn
qiān
nián
fèi
xīng
yǒu
huái
怀
rén
wèi
huì
céng

译文

小孩子懒洋洋地都睡了,先生呼唤也不回应。窗外有虫声和月光,深夜里书册伴着灯光。半醉着聊起古今之事,千年沧桑间,多少王朝兴盛又衰亡。心中满是感慨,然而旁人却未必能领会,在这读书的时光中,可我又怎会不快乐呢?

逐句剖析

"稚子慵都睡":小孩子懒洋洋地都睡了,

"先生唤不应":先生呼唤也不回应。

"虫声窗外月":窗外有虫声和月光,

"书册夜深灯":深夜里书册伴着灯光。

"半醉聊今古":半醉着聊起古今之事,

"千年几废兴":千年沧桑间,多少王朝兴盛又衰亡。

"有怀人未会":心中满是感慨,然而旁人却未必能领会,

"不乐我何曾":在这读书的时光中,可我又怎会不快乐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夜读书》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秋夜读书时的情景与心境。前两句描绘了秋夜读书的环境,小孩子都睡了,诗人独自在灯下读书,窗外虫声和月光相伴,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则由读书引发了对古今兴衰的感慨,诗人半醉中聊起古今之事,感叹千年间的兴衰更替,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感。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杨万里诗歌清新自然、富有哲理的风格,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稚子慵都睡,先生唤不应”描绘了一幅生活场景,孩子慵懒地熟睡,诗人呼唤也没有回应。这一描写不仅展现出秋夜的宁静,也为下文诗人独自读书做铺垫,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夜的深沉与祥和。颔联:“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此联勾勒出一幅秋夜读书图。窗外传来虫鸣声,明月洒下清辉,诗人在深夜里伴着灯光专注读书。虫声、月色、书册、灯光,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同时也体现出诗人沉浸在读书世界中的专注。颈联:“半醉聊今古,千年几废兴”诗人在半醉的状态下,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古今之事,感慨千年以来朝代的兴衰更替。从秋夜的宁静场景转向对历史的深沉思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无限感慨。尾联:“有怀人未会,不乐我何曾”诗人表明自己心中有所怀想,但却未被他人理解。然而,诗人并未因此陷入悲伤,而是以反问的形式“不乐我何曾”,展现出一种豁达的心境,体现出诗人即使情怀未被领会,依然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船过灵洲》

下一篇:宋·杨万里《送罗永年西归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