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诗多为海棠哦":我写的诗,多半是为海棠而吟咏,
"花意依前怨不多":海棠的情态还像从前一样,没有多少愁怨。
"已拆未开浑是韵":已经绽放的和尚未盛开的,全都带着韵味,
"乍浓还淡总由他":花色忽然浓艳又忽然浅淡,全凭它自然随性。
"留连春色能销底":留恋这春日风光,能消磨到什么时候呢,
"请托东风定肯么":恳请东风相助,它定然会答应吧。
"岂是少陵无句子":难道是杜甫没有写诗的才华吗,
"少陵未见欲如何":只是他没见过这样的海棠,若是见了,又会写出怎样的诗句来呢。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首联“吾诗多为海棠哦”以直白语言开篇,“多为海棠”直接点出诗作与海棠的紧密关联,“哦”字含吟咏、沉醉之意,将为海棠作诗的热忱袒露无遗。这种不加掩饰的表达,跳过景物铺垫,直抒对海棠的痴迷,奠定全诗深情的基调。用典:尾联“岂是少陵无句子,少陵未见欲如何”运用杜甫(世称“少陵野老”)的诗名典故。诗人并非否定杜甫的诗才,而是以“未见”二字,将海棠之美与杜甫的创作关联,若杜甫得见这般海棠,定会留下传世佳句。此典用得巧妙,既借杜甫的文坛地位抬高眼前海棠的独特性,又以假设反问的方式,含蓄表达自己能欣赏此等美景的自得。不直接赞花,却通过与诗人的对照,让海棠之美更具分量,也显露出诗人对自然审美独有的自信,使赞叹之情更添文化底蕴。
2. 分段赏析
首联:“吾诗多为海棠哦”开篇直抒胸臆,点明自己常为海棠作诗的热忱。“哦”字含吟咏之意,既显诗人对海棠的专注,又带出轻松随性的语调,为全诗奠定对海棠情有独钟的基调,直白中见真挚。“花意依前怨不多”转写海棠的情态,说海棠如往常般,没有太多“怨”意。以拟人手法赋予花“意”,暗赞海棠无论绽放与否都安然自在的品性,呼应后文“总由它”的自然随性,暗含诗人的欣赏。颔联“已拆未开浑是韵,乍浓还淡总由它”细致描摹海棠之美。“已拆未开”写花的不同形态,无论绽放还是含苞都韵味十足;“乍浓还淡”描花色变化,浓淡皆宜全凭自然。“浑是韵”“总由它”传递出对海棠本真之美的珍视,语言通俗却精准捕捉神韵。颈联“留连春色能销底,请托东风定肯么”转入诗人的期盼。“留连春色”写想留住春光的心愿,“销底”暗问春光能停留多久;“请托东风”则寄望东风呵护海棠,以问句显恳切,将对海棠的喜爱化为对其久开的祈愿,情真意切。尾联“岂是少陵无句子,少陵未见欲如何”以杜甫(少陵)作比,说并非杜甫不善写诗,而是他未曾见过这般海棠,若见了,又会写出怎样的诗句呢?用假设反问凸显眼前海棠的独特,既抬高海棠之美,又暗含诗人能欣赏此景的自得,让赞叹更显生动。
下一篇:宋·杨万里《阻风泊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