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老偏谙世上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熟悉世间的种种情感,
"已知吾事独难行":也深知自己的事情很难顺利实现。
"脱身负米将求志":尽管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我依然努力追求自己的志向,
"勠力求田岂为名":但这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声。
# 勠:一作肋。
"高论颇随衰俗废":那些高尚的言论似乎逐渐被衰落的世俗所抛弃,
# 废:一作之。
"壮怀难值故人倾":而我年轻时的壮志也很难得到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相逢始觉宽愁病":只有在与老友相聚时,我才感到一丝宽慰,我才感到一丝宽慰,
"搔首还添白发生":然而,面对岁月的流逝,我搔首自问,却发现白发又增添了几缕。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首联:“渐老偏谙世上情,已知吾事独难行。”诗人以“渐老”开篇,表达随着年龄增长,对世事的洞察愈发深刻。然而,他也深知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难以实现,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颔联:“脱身负米将求志,肋力求田岂为名。”诗人以“脱身负米”暗示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努力追求理想。而“肋力求田”则表明他并非为名利而奔波,而是出于内心的志向。颈联:“高论颇随衰俗之,壮怀难值故人倾。”诗人感慨自己的高远志向与世俗观念格格不入,难以被他人理解。而“壮怀难值故人倾”则进一步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孤独。尾联:“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诗人通过与故友的相逢,暂时缓解了内心的愁苦,但岁月不饶人,白发的增添又让他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悲凉情绪。
上一篇:宋·王安石《汉武》
下一篇:宋·王安石《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