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ōu
yá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zhōu
jiā
fēi
lái
zhì
hǎi
zhōng
shōu
yán
jīn
qióng
qiú
zhèng
jiē
bīng
cāo
zhōu
chū
hǎi
zhōng
zhū
dǎo
máo
dǎo
wéi
shēng
jīn
láo
jiān
hǎi
shuǐ
è
饿
ěr
shuí
kěn
zuò
shǒu
wáng
táo
ěr
lái
zéi
dào
wǎng
wǎng
yǒu
jié
shā
shěn
sōu
mín
zhī
shēng
zhòng
tiān
xià
jūn
rěn
zhēng
qiū
háo

译文

州官催促收盐、捉拿煮私盐者的文告一个接一个飞来,到海上缉拿盐民的差役如今更加频繁了。贫苦的盐民像囚犯一样被困在破屋里哀叹,官兵驾着小船在海上频繁巡逻。海中那些小岛自古以来不长草木、五谷,盐民的生活已经够苦了,如今又被官府禁止煮私盐,他们的生活就更加穷困。盐民不煮海盐卖就要饿死,有谁肯坐守在那里而不去逃亡。近来“盗贼”经常出现,劫杀商人,沉毁船只。一个人的生命比天下还要重要,既然这样,君子怎么忍心来与盐民争夺这细微的利益呢。

逐句剖析

"州家飞符来比栉":州官催促收盐、捉拿煮私盐者的文告一个接一个飞来,

# 比栉:(zhì)梳篦的齿,形容很密。,飞符:紧急文告。,州家:州府。

"海中收盐今复密":到海上缉拿盐民的差役如今更加频繁了。

"穷囚破屋正嗟郗":贫苦的盐民像囚犯一样被困在破屋里哀叹,

# 嗟郗:哀叹。

"吏兵操舟去复出":官兵驾着小船在海上频繁巡逻。

"海中诸岛古不毛":海中那些小岛自古以来不长草木、五谷,

# 不毛:不长草木、庄稼。

"岛夷为生今独劳":盐民的生活已经够苦了,如今又被官府禁止煮私盐,他们的生活就更加穷困。

# 独劳:特别劳苦困顿。,岛夷:海岛上的盐民。夷,古代称东南沿海的少数民族为夷,这里指沿海的居民。

"不煎海水饿死耳":盐民不煮海盐卖就要饿死,

"谁肯坐守无亡逃":有谁肯坐守在那里而不去逃亡。

# 亡逃:逃离海岛,被迫为盗。

"尔来贼盗往往有":近来“盗贼”经常出现,

# 贼盗:自注:张本作盗贼。

"劫杀贾客沈其艘":劫杀商人,沉毁船只。

# 艘:船。

"一民之生重天下":一个人的生命比天下还要重要,

"君子忍与争秋毫":既然这样,君子怎么忍心来与盐民争夺这细微的利益呢。

# 秋毫:秋天的兽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收盐》是王安石青年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前四句以“飞符来比栉”“穷囚破屋”等白描手法,揭露官府收盐政策对盐民的残酷压迫;后八句从海岛贫瘠的环境切入,痛陈百姓被迫为盗的无奈,并以“一民之生重天下”的诘问,直斥统治者与民争利的荒谬。全诗语言质直而锋芒毕露,体现了王安石早期诗歌关注现实、为民请命的特点,亦为宋代社会诗的重要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收盐》宋仁宗庆历年间,王安石任鄞县知县时深入民间,目睹盐民因官府严控盐业而陷入绝境。他于庆历八年(1048年)上书谏言放宽盐禁,此诗同期创作,旨在揭露苛政弊端,呼吁统治者重视民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写的一首古体诗。题材围绕海边百姓收盐的生活场景展开。诗的开篇写官府催逼收盐的符令密集下达,接着描述穷苦囚犯在破屋中嗟叹,官吏士兵频繁往来收盐。随后写海中诸岛本是不毛之地,岛民为生计辛苦收盐,若不煎海水就会饿死,所以不得不为之。还提到近来贼盗常有,劫杀商人。最后诗人发出感慨,认为百姓的生命重于天下,君子不应与他们争夺微小的利益。全诗表达了对收盐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忧虑。

2. 写作手法

对比:“海中诸岛古不毛,岛夷为生今独劳。不煎海水饿死耳,谁肯坐守无亡逃。”将海中诸岛古时的不毛之地与如今岛民为了生存而辛苦劳作进行对比,突出了岛民生活的艰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忍受辛苦,否则就会饿死,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议论:“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表明诗人的观点,即百姓的生命重于天下,君子不应与他们争夺微小的利益,点明了诗歌的主旨,使情感表达更加直接有力,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收盐》前四句写官家颁令收盐的暴政景况。以“州家飞符”“吏兵操舟”铺陈官府收盐之暴烈,盐民如囚徒般困于破屋哀叹,画面极具压迫感。中四句转写海岛贫瘠环境,盐民劳作无果,反诘“谁肯坐守无亡逃”,揭示官逼民反的必然逻辑。末四句列举劫杀商船的现实案例,以“一民之生重天下”的宏论收束,质问统治者与民争利之荒谬。

4. 作品点评

《收盐》是北宋社会批判诗歌的代表作,以盐民疾苦为切入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时期海边百姓收盐的生活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全篇以直叙为主,间以议论,文末更见宏旨,而语言质朴无华。末句“君子忍与争秋毫?”成为批判苛政的经典质问,彰显诗人早期改革者的胆识与人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诗直陈其事,发表议论,语言质朴无华。

现代山西大学山西大学学报副编审魏晓虹《王安石集名家选集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

下一篇:宋·王安石《赋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