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过柳绿如缲":春风吹过柳树,柳色翠绿如经过缲丝的丝线,
"晴日烝红出小桃":晴日映照,小桃花热烈盛开,显出红色。
"池暖水香鱼出处":池塘水暖,水散发着香气,鱼儿在其中游动出没,
"一环清浪涌亭皋":一圈圈清浪在亭皋边涌起。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比喻:“春风过柳绿如缲”,将春风吹拂下柳树的绿色比作经过缲丝的丝线,生动形象地写出柳色的翠绿与细腻,使读者更直观感受到春天柳树的鲜嫩与柔美。多感官描写:“池暖水香鱼出处”,“池暖”“鱼出处”是视觉描写,描绘出池塘温暖、鱼儿游动的画面;“水香”则是嗅觉描写,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春天池塘水散发的清新香气,多角度地呈现出春天池塘的生机与活力。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如翠绿的柳、红嫩的小桃,也有动态的刻画,像鱼儿游动、清浪翻涌,动静相生,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活力,展现出春天的灵动之美。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烝红出小桃”,从视觉角度描绘春风和晴日下的柳树与桃花。春风吹过,柳绿如缲,形象地展现柳树的翠绿姿态;晴日映照,桃花绽放,一个“烝”字,生动地写出桃花在阳光照耀下热烈盛开的情景,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春日图景。后两句:“池暖水香鱼出处,一环清浪涌亭皋”,聚焦池塘。先通过“池暖水香”从触觉、嗅觉角度营造温暖、芬芳的氛围,再写鱼儿游动、清浪涌起,动静结合,进一步展现春天池塘的生机盎然,以及亭皋周边的美好景色,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