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海门横北固":北固山就像是苍茫大海的门户,横亘远处天边,
# 北固:北固山,在镇江东北。三面临江,北望海口,形势险要,故称“北固”。,海门:大海的门户,古代镇江北固山距海比今天要近二、三百里。,天末:犹言天边。
"烟中沙岸似西兴":傍晚沙岸在朦胧的烟雾中,犹如杭州的西兴镇。
# 西兴: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境内,是王安石旧游之地。
"已无船舫犹闻笛":岸边已经没有停泊的游船,却传来悠扬的笛声,
# 船舫:指游船。舫,船。
"远有楼台祗见灯":远处的楼台被茫茫夜色笼罩只能看见灯火闪烁。
# 祗:一作只。
"山月入松金破碎":明月照耀着山间松林,斑驳的月光像片片碎金,
# 金:指月亮洒下的金光。
"江风吹水雪崩腾":大风卷起滔天巨浪,江水腾涌,犹如积雪崩落。
# 雪崩腾:江浪奔腾踊跃如积雪崩落。崩腾,波涛汹涌的样子。
"飘然欲作乘桴计":真希望自己能够驾驭着木筏在江面上飘然畅游,
# 乘桴:乘着木筏。桴:木筏。,飘然:轻快的样子。
"一到扶桑恨未能":扬帆而至红日升起的地方看看,可惜不能实现。
# 扶桑:神话中日出的地方。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人诗。描绘了金山周边壮阔且朦胧的景色,如北固山横亘天末海门,烟中沙岸仿若西兴,船舫虽无却笛声犹闻,远处楼台只见灯光闪烁,还有山月照松、江风吹水之景。借金山会宿之景,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以及自身渴望出游却未能成行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比喻:颈联“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运用暗喻手法,将松林中斑驳月光比作片片碎金,江间白浪腾涌比作积雪崩落,形象地刻画月色和江水,增强画面感与感染力。借景抒情:尾联“飘然欲作乘浮计,一到扶桑恨未能”,由前文描绘的高旷景色生发出感慨,诗人因陶醉于景,幻想抛弃世俗,遨游仙境,虽最终回归现实,但借景抒情,含蓄表达复杂情感。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开篇不凡,首联从远处着墨,遥望北固山,其似大海的门户横亘天边。古时北固山距海较近,诗中称其为海门恰如其分。金山与北固山遥相对望,写北固山便可知金山方位。“天末”“海门”“横”等词勾勒出宏阔壮美的画面,起笔雄浑,境界大开。继而“烟中”一句由远及近,描绘晚烟朦胧里的沙岸,以沙岸与西兴相比,让人仿若看到江水拍岸、浪涛翻涌之景,诗意由此丰富。颔联聚焦夜色中的金山,“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祗见灯”,一句写声,游船虽已停泊,却仍有悠扬笛声传来;一句写光,远处楼台隐于夜色,只剩闪烁灯火。这两句生动记录夜间金山见闻,侧面展现镇江作为运河入江口的市井繁华。颈联“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此句以两个极为生动形象的比喻,精妙地雕琢出月色与江水的独特景致。松林中,透过枝叶间隙洒落的斑驳月光,恰似一片片熠熠生辉的碎金;江面上,劲猛的江风吹拂,激起层层白浪,仿若积雪轰然崩落,气势磅礴。颈联采用比喻构成对仗,运用修辞里的暗喻手法,并非直白地表述月亮如同碎金、江水好似崩雪,而是凭借鲜活逼真的形象,将月色的璀璨、江水的汹涌直观地呈现出来,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沉浸于这美妙而壮阔的画面之中。尾联“飘然欲作乘浮计,一到扶桑恨未能”,诗人由眼前高旷景色生发感慨,幻想乘筏前往扶桑,陶醉于景而欲抛却世俗、遨游仙境,却因“恨未能”回到现实。此句看似宕开写情,实则意味深长,结合《论语》“道不行”及“恨未能”,似藏有深意。全诗借金山及周边壮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感慨,章法严谨。
4. 作品点评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全诗起笔便勾勒出雄浑壮阔的远景,如北固山横亘于天末海门,尽显豪迈大气,此为实实在在的眼前之景。继而笔触转换,描绘出虚化之景,如烟中沙岸仿若西兴,虚实相生间,意境更为深远;又将视角拉近,展现近处船舫虽无却笛声可闻、楼台遥远但灯光可见的景致,声色交融。山月照松与江风吹水的描写细腻入微。诗歌在格律上极为精严整饬,作为一首“次韵”之作,全然不见常见的刻板拘谨之态,层次清晰,井然有序,足见诗人深厚的创作功底。
# 诗前三联对偶精严,章法井然,全诗情境相融,意味深长,显出诗人艺术功力深厚。
现代文学作家李元强《宋诗名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