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ěng
bī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yǒu
shěng
bīng
bīng
shěng
fēi
suǒ
xiān
fāng
jīn
jiāng
bīng
chéng
biān
qián
gōng
sàn
hòu
fāng
wán
jiān
zhòng
kàng
guǎ
suī
wēi
yóu
xìng
quán
jiāng
fēi
cái
yòu
zhuān
bīng
shǎo
bài
shú
lái
yǐn
qín
chuān
wàn
suī
ěr
shěng
bīng
dāng
yuán
jiāo
duò
jiǔ
guī
néng
tián
tián
sāng
shí
yóu
bīng
rán
shěng
bīng
shí
shī
zhì
yǒu
hòu
qián
wáng
gōng
suǒ
yóu
yǒu
yuè
piān
bǎi
guān
qín
jiǎn
láo
zhě
jiān
yóu
mín
cǎo
suì
shú
zài
tiān
jiāng
zhí
shěng
bīng
guǒ
yǒu
nián

译文

有人和我谈论裁军之事,我认为裁军并非首要之事。如今选拔将领不看才能,只靠士兵去戍守边疆。前方进攻的军队已被攻破离散,后方防守的阵地却还坚固完整。以众多兵力对抗敌方少数兵力,虽然危险但还侥幸保全。将领既然没有才能,决策又不能专一。兵力减少战败后谁来接续,胡人一旦来犯就要饮马秦川。万一即便不是这样,那裁军又有什么理由呢。士兵骄纵懒惰的习性已经养成很久,让他们回乡怎么能从事农耕。他们既不耕种也不养蚕,衣食仍然像当兵时一样依赖国家。裁军难道没有时机吗?只是实施起来有先后顺序。先王的功绩从哪里兴起,古代有《七月》这首诗为证。百官勤俭仁慈,劳作的百姓就能减轻负担。流民羡慕那宁静的田野,庄稼丰收就不取决于上天。选拔有才能的将领并赋予他们职权,裁军才能真正实现。

逐句剖析

"有客语省兵":有人和我谈论裁军之事,

"兵省非所先":我认为裁军并非首要之事。

"方今将不择":如今选拔将领不看才能,

"独以兵乘边":只靠士兵去戍守边疆。

"前攻已破散":前方进攻的军队已被攻破离散,

"后距方完坚":后方防守的阵地却还坚固完整。

"以众亢彼寡":以众多兵力对抗敌方少数兵力,

"虽危犹幸全":虽然危险但还侥幸保全。

"将既非其才":将领既然没有才能,

"议又不得专":决策又不能专一。

"兵少败孰继":兵力减少战败后谁来接续,

"胡来饮秦川":胡人一旦来犯就要饮马秦川。

"万一虽不尔":万一即便不是这样,

"省兵当何缘":那裁军又有什么理由呢。

"骄惰习已久":士兵骄纵懒惰的习性已经养成很久,

"去归岂能田":让他们回乡怎么能从事农耕。

"不田亦不桑":他们既不耕种也不养蚕,

"衣食犹兵然":衣食仍然像当兵时一样依赖国家。

"省兵岂无时":裁军难道没有时机吗?

"施置有后前":只是实施起来有先后顺序。

"王功所由起":先王的功绩从哪里兴起,

"古有七月篇":古代有《七月》这首诗为证。

"百官勤俭慈":百官勤俭仁慈,

"劳者已息肩":劳作的百姓就能减轻负担。

"游民慕草野":流民羡慕那宁静的田野,

"岁熟不在天":庄稼丰收就不取决于上天。

"择将付以职":选拔有才能的将领并赋予他们职权,

"省兵果有年":裁军才能真正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省兵》乃宋代杰出诗人王安石的诗作。彼时,北宋面临内忧外患,积贫积弱问题凸显。王安石从敏锐的政治视角出发,借这首诗深入剖析时弊。诗中全面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维度,深刻揭示宋代国势衰微与内政腐败的现状。在军事层面,指出当下将领选拔失当,仅凭兵力戍守边疆,作战时战术失策、指挥无方。经济上,点出裁军面临困境,裁军后的士兵难以回归农耕,依旧依赖国家供养。政治上,呼吁百官勤俭,合理选拔将领并赋予实权。整首诗直指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这一危害国家与人民的症结,旗帜鲜明地提出“精兵择将”的改革建议,充分彰显王安石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多处运用对比,如“前攻已破散,後距方完坚。以众亢彼寡,虽危犹幸全”,将进攻与防守的不同态势对比,突出军事指挥的失当,直观展现当下军事策略的弊端,增强说服力。借古喻今:“王功所由起,古有七月篇”,借《诗经·七月》中古人辛勤劳作成就功绩的典故,暗指当下官员应效仿古人,勤俭为政,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丰富诗歌内涵。

2. 分段赏析

诗开篇点明有人谈及裁军之事,诗人却认为裁军并非当务之急,迅速抛出核心观点,引发读者好奇。接着从军事角度展开,“方今将不择,独以兵乘边”,直言当下将领选拔机制混乱,戍边仅靠兵力堆砌。作战时,“前攻已破散,後距方完坚”,进攻与防守的不协调尽显军事指挥的无能。如此状况下,即便以多敌少,也只是侥幸保全,深刻揭示军事体系的弊病。谈及裁军难题,“骄惰习已久,去归岂能田。不田亦不桑,衣食犹兵然”,表明士兵长期养成骄惰习性,裁军后既无法从事农耕,又无其他营生,依旧依赖国家供给,突出裁军在经济层面面临的困境。在给出解决之道时,诗人先提及“百官勤俭慈,劳者已息肩”,呼吁官员勤俭为政,减轻百姓负担。“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强调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让百姓安居乐业。最后“择将付以职,省兵果有年”,点明合理选拔将领并赋予职权,才是实现裁军与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游北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