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chán
wèi
zhī
chán
xiào
xiān
wēng
xué
xiān
líng
kěn
chuán
huáng
jìn
zhēn
xīn
fàng
chì
sōng
yān
lián
huā
shì
jiè
guān
chǔ
gōng
làng
fèi
nián
shēng
zhōng
jiāng
yuè
bái
dēng
cén
yōng
shū
mián

译文

不要怀疑禅师不懂禅理,不要嘲笑仙翁不修仙道。灵妙的佛骨敢传承于黄檗禅师烧佛的灰烬中,真诚的本心自会像赤松子的烟霞般自然流露。莲花般的佛国净土与你有何关联,像模仿楮叶那样的无用功夫不过是浪费岁月。露水沾湿的鹤鸣声中,江上明月皎洁,一盏孤灯在寂静中,拥着书卷入眠。

逐句剖析

"莫疑禅伯未知禅":不要怀疑禅师不懂禅理,

"莫笑仙翁不学仙":不要嘲笑仙翁不修仙道。

"灵骨肯传黄檗烬":灵妙的佛骨敢传承于黄檗禅师烧佛的灰烬中,

# 檗:一作蘖。

"真心自放赤松烟":真诚的本心自会像赤松子的烟霞般自然流露。

"莲华世界何关汝":莲花般的佛国净土与你有何关联,

"楮叶工夫浪费年":像模仿楮叶那样的无用功夫不过是浪费岁月。

"露鹤声中江月白":露水沾湿的鹤鸣声中,江上明月皎洁,

"一灯岑寂拥书眠":一盏孤灯在寂静中,拥着书卷入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莫疑》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七言律诗。全诗以“禅伯”“仙翁”为脉络,打破世人对修行者的固有认知,借“黄檗烬”“赤松烟”等意象铺设精神超脱的路径,又以“莲华世界”与“楮叶工夫”的对照,剖析执着外求的虚妄。尾联“露鹤声中江月白”的夜读图景,既带着孤单冷清的意味,又藏着内心清澈平静的状态,将士大夫儒释道交融的思想特质融入笔墨。诗歌结构精严,对仗工整,于哲理思辨中见意象之美,既延续了王安石晚年诗风的雄健峭拔,又借佛道语言暗寓对世俗功名的省思,尽显其在复杂境遇中坚守独立精神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修行的七言律诗,借“黄檗烬”“赤松烟”“莲华世界”“露鹤声中江月白”等景象写出了对修行者固有认知的打破、对执着外求虚妄的剖析,以及在复杂境遇中坚守独立精神、对世俗功名的省思,融入了士大夫儒释道交融的思想特质。

2. 写作手法

对偶:“灵骨肯传黄檗烬,真心自放赤松烟”一联,上下句结构对称,“灵骨”对“真心”、“肯传”对“自放”、“黄檗烬”对“赤松烟”,词性、意境相互呼应,既体现诗歌结构的严谨,又通过对偶强化佛道意象的对比与融合,在工整的句式中蕴含哲理思辨,彰显王安石晚年诗风的雄健峭拔。用典:“真心自放赤松烟”中“赤松烟”的用典极具深意。“赤松”源自道教传说,指仙人赤松子,常被后世用作隐逸出世的象征。诗人以“真心自放赤松烟”一句,将“赤松”化为“烟”的意象,既呼应了道教追求精神超脱的内核,又暗合自身退居江宁后的心境,变法受挫、远离政治漩涡的晚年,借这一典故寄托对摆脱世俗纷扰、回归本真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莫疑禅伯未知禅,莫笑仙翁不学仙。”​开篇以两个“莫”字直抒胸臆,打破世俗偏见;“禅伯”本应是深谙禅理之人,却被怀疑“未知禅”;“仙翁”本应是潜心修仙之辈,却被嘲笑“不学仙”。王安石用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打破了人们对禅者和仙翁的刻板印象。他想表达的是,真正的禅意并非外在的形式,真正的仙道也并非刻意的修行。就像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刻意炫耀自己的学识,真正的禅与仙,是内化于心的境界,而非流于表面的行为。这两句为整首诗定下了一种打破常规、追求本质的基调。颔联​“灵骨肯传黄檗烬,真心自放赤松烟。”​“黄檗烬”关联禅门公案,“灵骨肯传”意指真正的禅法精髓,敢于突破外在形式(如“烧佛”般破除执着);“赤松烟”呼应仙道(赤松子为古代仙人),“真心自放”则说真正的仙心,源于本真之心的自然流露,无需依附外在修炼。两句分别从佛、道角度,阐释“内在超越形式”的道理,呼应首联的“莫疑”“莫笑”。​颈联​“莲华世界何关汝,楮叶工夫浪费年。”​“莲华世界”是佛教理想境界,“何关汝”并非否定其存在,而是说执着于外求虚幻的“净土”,与自身修心无关;“楮叶工夫”典出《韩非子》(模仿楮叶虽逼真却无用),暗指耗费岁月追求表面功夫。此联进一步批判世俗的外求与执着,强调修心应向内求,而非在形式上徒劳耗费,与前两联形成逻辑递进。​尾联​“露鹤声中江月白,一灯岑寂拥书眠。”​笔锋转向实景:露水中鹤鸣清寂,江面上月色皎洁,一盏孤灯相伴,在寂静中拥书而眠。清幽的画面中,没有对佛道的刻意追求,却有一种宁静超脱的境界。这既是诗人自身状态的写照,也呼应前文“真心自放”的理念,真正的精神安宁,不在外求的玄妙,而在当下的澄明心境,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春日》

下一篇:宋·王安石《回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