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溪受日光炯碎":浅浅的溪流在日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
"野林参天阴翳长":野外的树林高耸入云,树荫浓密而悠长。
"幽鸟不见但闻语":幽静的鸟儿隐藏在林间看不见身影,只能听到它们清脆悦耳的啼鸣声回荡,
"小梅欲空犹有香":小梅花即将凋零,枝头稀疏,但它们的香气却仍然在空中飘散,久久不散。
"长年无可自娱戏":我长年奔波在外,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自己,
"远游虽好更悲伤":远游虽然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色,但内心却更加悲伤。
"安得冬风一吹汝":怎么才能让冬风把你吹到我身边呢,
# 冬:龙舒本作东。
"手把诗书来我旁":让我们手捧诗书,一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诗的前四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衢州道中的自然风光。如“浅溪受日光炯碎”中的“炯”字,形象地展现了溪水在日光照耀下的明亮与光彩;“野林参天阴翳长”则描绘了野外树林高耸、树荫浓密的景象。这些细腻的描绘,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感官描写:诗人不仅运用了视觉描绘,还巧妙地结合了听觉和嗅觉。如“幽鸟不见但闻语”通过听觉展现了鸟儿的歌声在林间回荡的情景;“小梅欲空犹有香”则通过嗅觉展现了梅花香气的飘散。这种多种感官的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立体。情景交融: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寓情于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如“安得冬风一吹汝,手把诗书来我旁”通过想象冬风将弟弟吹到身边共同把玩诗书的情景,既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家庭温暖的渴望。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想象:诗人在尾联中运用了想象的手法,通过想象冬风将弟弟吹到身边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想象不仅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和深远,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寄平甫弟衢州道中》首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衢州道中的自然风光。浅溪在日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被阳光打碎了一般,呈现出细碎而明亮的光影效果。而野林则高耸入云,树荫浓密,形成了一片幽深的绿色世界。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中的细节。幽鸟虽然隐藏在林间,但它们的歌声却清晰地传入诗人的耳中,仿佛在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而小梅则即将凋零,但它们的香气却仍然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这两句诗通过听觉和嗅觉的结合,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立体和生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颈联转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抒发。诗人感叹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无暇娱乐,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奈。虽然远游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但内心的悲伤却难以排解。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深沉的情感色彩。尾联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和期盼。诗人希望一阵冬风能将弟弟吹到身边,两人共同把玩诗书,享受家庭的温暖和欢乐。这一联通过想象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书的热爱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一联不仅为全诗增添了浪漫的色彩,也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上一篇:宋·王安石《送孙子高》
下一篇:宋·王安石《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