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知谁种":这芳香的青草不知道是谁种下的,
# 种: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芳草:香草。汉班固《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后蜀毛熙震《浣溪沙》词:“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萋。”明沉鲸《双珠记·家门始终》:“万古千愁人自老,春来依旧生芳草。”
"缘阶已数丛":沿着台阶已经长成了几丛。
# 丛: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缘:沿,顺着。
"无心与时竞":它没有心思与时节竞争,
# 无心:犹无意,没有打算。《东观汉记·寇恂传》:“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计事者也,今来不屈,无心降耳。”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唐杜甫《畏人》诗:“门迳从榛草,无心走马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必是无心卖他,奚落小肆罢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朱延年﹞也不知道是徐总经理无心说出的,他就随随便便唔了一声。”
"何苦绿匆匆":又何必如此匆匆地呈现出绿意。
# 何苦:犹何妨,何害。《南史·陈伯之传》:“伯之曰:‘君稻幸多,取一担何苦。’”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诗人借“芳草”这一物象,以芳草无心与时竞却绿匆匆的生长特性,寄托自己对顺应自然、不刻意争时的处世态度的推崇,表达自身的志向与人生感悟。拟人:“无心与时竞,何苦绿匆匆”赋予芳草以人的“无心”和“何苦”等情感与心理,将芳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芳草自然生长的状态,引发读者对芳草生长现象的思考,也为传达诗人的情志做铺垫。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芳草知谁种,缘阶已数丛”,诗人开篇便抛出疑问,不知道这芳草是谁种下的,紧接着描述它已沿着台阶繁衍成数丛。简单直白的叙述,既点明了芳草生长的位置与态势,引发读者对芳草来历的好奇,又为后文对芳草生长状态的深入描写与思考埋下伏笔。后两句:“无心与时竞,何苦绿匆匆”,这两句是对芳草生长状态的进一步解读。诗人认为芳草并没有刻意与时节竞争,那又何苦如此匆匆地呈现出绿意呢。表面上是对芳草生长现象的疑问,实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芳草人的情感与行为,深入探讨了生命的生长规律,借芳草不刻意争时却蓬勃生长的特点,表达出诗人对自然、随性生长状态的赞赏与思考,从而含蓄地传达出自身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感悟。
上一篇:宋·王安石《独山梅花》
下一篇:宋·王安石《别孙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