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xiǎo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bàn
tiān
míng
bàn
wèi
míng
zuì
wén
huā
shuì
wén
yīng
ér
hàn
zhōng
shēng
dòng
èr
shí
nián
qián
xiǎo
qíng

译文

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逐句剖析

"半欲天明半未明":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

"醉闻花气睡闻莺":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

# 花气:花的香气。

"猧儿撼起钟声动":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

# 猧:黄色小犬。

"二十年前晓寺情":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 寺:普救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七言绝句。诗作从清晨这一特殊时段切入,以独特视角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前两句描绘诗人醉卧时,悠悠闻到花香、听闻莺啼的情景;后两句笔锋一转,牵出二十年前那段难以忘怀的“晓寺情”,尽显深沉诗情。以小见大,借春晓之景唤起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没有激昂的言辞,却凭借平实而细腻的描写,将缱绻的情怀与深重的怀旧之情融入到安详的字句之中,使诗歌在情感的深度与表达的平和之间达成了和谐统一,展现出元稹诗歌创作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独特的情感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晓》极有可能作于元和十四年(819年)的虢州。彼时,距离元稹初次与双文(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莺莺)相识,已然悠悠过去了二十年。在天蒙蒙亮、人处于半梦半醒的朦胧时刻,那传来的“钟声”,恰似一把钥匙,精准地开启了往昔记忆的大门。这钟声与当年的特定场景高度契合,瞬间勾起了元稹对“二十年前晓寺情”的深深追忆。一时间,怀念与怅惘两种情绪如潮水般相互交织,令他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春晓》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七言绝句,也是以借景抒情、忆旧怀人为题材的诗作。全诗开篇描绘春晓时分诗人醉卧之际,悠悠然闻到花香、听闻莺啼的情境,借春晓之景起笔。而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出对二十年前那段“晓寺情”的深切回忆与难忘情思。围绕着对年少旧事的怀念展开,诗人借安详的字句,将缱绻的情怀、浓重的怀旧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在情感表达与文字呈现上实现了和谐统一,生动展现出往昔经历对诗人的深刻影响,以及那份难以释怀的眷恋与感慨。

2. 写作手法

双关:“醉闻花气睡闻莺”,写醉梦温柔乡,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难舍。“醉闻”句互文连属,犹言醉而卧,闻到花香,听见莺啼,妙语双关。用典:诗中“晓寺情”以及相关描写与《莺莺传》中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有关,诗人借用这一典故,将自己与双文(即莺莺)的缱绻之情融入诗中,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虚实结合:诗的前三句描写眼前的春晓景象,是实写;最后一句“二十年前晓寺情”则由眼前景联想到二十年前在寺中的幽期密约,是虚写。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既有现实的画面感,又有历史的纵深感,突出了诗人对那段往事的深深眷恋。

3. 分段赏析

开篇“半欲天明半未明”,描绘出一对恋人沉浸在如胶似漆的浓情蜜意中,无奈破晓将至,幽会时光总是短暂,满是对相聚短暂的遗憾。次句“醉闻花气睡闻莺”,以互文手法展现恋人醉卧于温柔乡,既沉醉在馥郁花气里,又听闻娇啼莺声,营造出缠绵悱恻、难分难舍的氛围,此句语义双关,饶有意趣。第三句“猧儿撼起钟声动”,写一只黄色小犬无意间触动寺钟,钟声骤然打破夜空的静谧。而结句“二十年前晓寺情”中的“寺”,正是《莺莺传》里张生客居的蒲东“普救寺”。诗中前三句所描绘的情境,正是对“晓寺情”的生动诠释,与《莺莺传》中张生和崔莺莺幽会,寺钟破晓、匆匆分别的情节相呼应。回忆起二十年前在山寺中春日拂晓的那次幽会,那份惊心动魄的情感至今难忘。整首诗以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4. 作品点评

《春晓》在内容与形式、体裁与风格层面,实现了和谐统一。诗中所记述的难忘恋情,正是元稹与双文(即莺莺)的缱绻过往。从某种程度上讲,称此诗为《莺莺传》的创作蓝本,并不为过。结尾“晓寺情”一句,巧妙照应诗题,深化主题,以含蓄之笔,勾起读者无尽遐想,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宰相自供冶游,非荡子可比。

清王闿运《王阅运手批唐诗选》卷一三

# 真正能体现元稹创作特色的要数他的一些艳诗和悼亡诗。就艳诗而言,《梦游春七十韵》、《梦昔时》、《闺晚》、《晓将别》、《暮秋》、《忆事》、《春晓》、《所思二首》等篇,尤以写情细腻、情调缠绵、语言婉丽见长,如白居易所称:“声声丽曲敲寒玉,句句妍辞缀色丝”。

现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中国诗学》第2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赠裴十四》

下一篇:唐·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