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未肯死前休":英雄即便面临绝境也不愿在死亡之前放弃抗争,
"风起云飞不自由":局势变幻如风起云涌,可自己却身不由己。
"杀我混同江外去":敌人想把我押解到混同江以外去杀害,
"岂无曹翰守幽州":难道就没有像曹翰那样的人来守卫幽州吗。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以“英雄”自许或颂赞同类,表明真正的英雄即便面临死亡威胁,也绝不肯停止抗争。一个“未肯”,斩钉截铁,凸显出其宁死不屈的精神,透露出文天祥面对元军压迫,坚守爱国之志,毫不退缩的决心,为全诗奠定了悲壮且激昂的基调。次句“风起云飞”描绘出当时动荡不安的局势,如狂风骤起、浓云翻涌,暗指宋元之际风云变幻的政治形势。然而,在这风云激荡之中,诗人却发出“不自由”的感慨,揭示自己虽有抗争之心,却因局势所迫,身不由己,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挽救国家于危亡。第三句直白地写出了元军的险恶意图,他们妄图将文天祥押解到遥远的混同江以外去杀害。混同江在北方,远离南宋故土,这不仅体现出元军对文天祥的迫害,更暗示着他们对南宋爱国力量的残酷打压。末句表达了对南宋能出现像曹翰一样英勇将领的强烈期盼。此时南宋虽已风雨飘摇,但诗人仍渴望能有杰出将领挺身而出,保卫国家领土,扭转局势。
上一篇:宋·文天祥《思故乡第一百五十六》
下一篇:宋·文天祥《胡笳曲·十三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