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zhōu
fēn
guā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chí
lái
hào
jiào
xún
páo
xiào
àn
jiàn
chēn
jīn
qián
mǎi
mìng
fāng
chái
láng
běi
rén
biàn
便
dāng
gǎo
jià
róng
chē
wèi
zéi
dāng
wèi
kàn
zhāi
xīng
lóu
zhǐ
chǐ
lián
chéng
xià
bāo

译文

五个人骑着马跑来,号称是巡查的官员,他们咆哮着按着剑,多么愤怒啊。用金钱来买性命才闭嘴,何必像豺狼一样辱骂北方的人呢。就应该穿上丧服,驾着战车去抵抗敌人,害怕敌人又何必像害怕老虎一样呢。看那摘星楼近在咫尺,可叹(守城者)像申包胥在城下哭泣一样无助。

逐句剖析

"五骑驰来号徼巡":五个人骑着马跑来,号称是巡查的官员,

"咆哮按剑一何嗔":他们咆哮着按着剑,多么愤怒啊。

"金钱买命方无语":用金钱来买性命才闭嘴,

"何必豺狼骂北人":何必像豺狼一样辱骂北方的人呢。

"便当缟素驾戎车":就应该穿上丧服,驾着战车去抵抗敌人,

"畏贼何当畏虎如":害怕敌人又何必像害怕老虎一样呢。

"看取摘星楼咫尺":看那摘星楼近在咫尺,

"可怜城下哭包胥":可叹(守城者)像申包胥在城下哭泣一样无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扬州地分官》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一组七言绝句。第一首,描绘了号称徼巡的五骑之人,咆哮按剑、索要钱财买命,还辱骂北人的行径,以简洁辛辣的语言,刻画此类人的豺狼本性。第二首,诗人表达应身着缟素驾车出征抗敌,不应畏惧贼寇如同畏惧老虎,借“摘星楼”“城下哭包胥”等典故,展现对国家局势的担忧。组诗运用白描刻画官吏丑态,借“豺狼”“虎”作比,又用“包胥”的典故,表达了对怯懦官吏的批判和对时局的痛心,语言直白有力,情感激愤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写于1276年3月6日,当时文天祥正被押解北上,途中目睹了扬州城的凄惨景象,于是借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抗击元军的坚定决心和国家灭亡的悲痛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讽喻诗。第一首通过描写“五骑驰来号徼巡”的场景,展现扬州地分官耀武扬威勒索百姓的画面,表达对这类官员贪婪丑恶的批判。第二首构建“便当缟素驾戎车”的应然抗战场景,与官员“畏贼何当畏虎如”的怯懦现实相对比,营造出国家危在旦夕的氛围,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官员不作为的愤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五骑驰来号徼巡”描绘出扬州地分官耀武扬威,骑着马打着巡查旗号气势汹汹而来的场景,展现出他们表面上的威风凛凛。而“按剑”这一动作背后蕴含着典故,常与正义、英勇等形象相关联,在诗中却被这些以巡查为名行勒索之事的官员做出,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一边是官员们看似正义的巡查姿态,另一边却是他们行为上的贪婪与丑恶,有力地揭示出这些官员表里不一的虚伪本质,增强了诗歌对这类不良官员的讽刺力度,让诗歌批判的锋芒更加锐利。用典:“可怜城下哭包胥”这句诗运用了“包胥哭秦庭”的典故。该典故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讲的是楚国大夫申包胥在楚国都城被吴国攻破后,到秦国痛哭七日七夜,最终感动秦哀公,秦国出兵帮助楚国复国。在这句诗中,作者文天祥以申包胥自比,借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以及渴望得到援助、挽救国家危亡的急切心情。象征:“便当缟素驾戎车,畏贼何当畏虎如”,此句意思是以身着白色丧服去驾驭兵车,既然畏惧贼人,为何不像畏惧老虎那般,将这份畏惧转化为与敌决死抗战的勇猛斗志。这里以身着缟素驾车这一极具仪式感的举动,形象地象征着抱定必死决心投身抗战;同时通过对畏敌心态的剖析与转化,鼓舞士气,激励人们无畏强敌,以果敢勇猛之势抗击敌人。

3. 分段赏析

其一:前两句:“五骑驰来号徼巡,咆哮按剑一何嗔”,描绘五骑自称徼巡的扬州地分官气势汹汹而来,咆哮着按剑,一副极其愤怒的样子,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地分官的蛮横,为下文批判其行为做铺垫。后两句:“金钱买命方无语,何必豺狼骂北人”,指出地分官收了金钱贿赂才不再刁难,批判他们以权谋私的丑恶行径,如同豺狼般贪婪,且骂“北人”更显其恶劣,进一步揭露其本质。其二:前两句:“便当缟素驾戎车,畏贼何当畏虎如”,运用对比,指责地分官面对外敌怯懦,却对百姓凶狠,表达对他们欺软怕硬行为的愤怒,深化批判主题。后两句:“看取摘星楼咫尺,可怜城下哭包胥”,以“摘星楼咫尺”暗示国家即将灭亡,“城下哭包胥”借申包胥哭秦庭救国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批判扬州地分官的不作为,使诗歌情感达到高潮,引发读者对国家局势和官员行为的深刻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北行第九十》

下一篇:宋·文天祥《闽三士第一百一十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