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重帘卷":晨光初透,重重帘幕徐徐卷起,
# 卷:一作捲。
"春声叠鼓催":春日鼓声层层叠叠,似在催促。
"长垣连草树":长长的城墙与草木相连,
# 长垣:长长的城墙。
"远水照楼台":远处江水倒映着楼台倩影。
"八境烟浓淡":八境台上,烟霭忽浓忽淡,
# 八境:指古赣州八处景物,即八境台、章贡台、白鹊楼、螺亭、马祖亭、尘外亭、郁孤台、崆峒山。
"六街人往来":六条街道,行人熙熙攘攘。
# 六街:泛指赣州城内街道。
"平安消息好":若能传来平安的消息,
"看到岭头梅":便如见岭头绽放的寒梅。
# 岭:指大庾岭,在赣州东南五十公里处。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晓色”破题,破晓时分的天光透过重重帘幕,暗示诗人彻夜难眠,心系家国。“重帘卷”既写实景,亦喻指重重困境(如朝堂内忧、外敌压境);“春声叠鼓催”则以春日鼓声反衬内心焦灼——春日本是生机盎然之季,却因时局动荡而显得急促压抑。此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光影与声响的对比,奠定全诗沉郁的基调,暗合文天祥“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悲怆心境。颔联由近及远,描绘石楼所见之景。“长垣连草树”中,“长垣”既指城墙,亦喻国家疆土,草树萋萋暗示山河荒芜;“远水照楼台”则以水光倒映楼台之景,反衬出楼台虽在、国势已颓的荒诞感。此联对仗工整,“连”与“照”二字动感强烈,将静态之景写得充满张力,暗含“国破山河在”的深沉感慨,与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异曲同工。颈联转写人文景象。“八境”指赣州八境台,烟云浓淡象征时局迷雾;“六街”泛指京城街道,人潮往来暗喻百姓奔波。此联化用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手法,以“烟”之迷离与“人”之熙攘形成张力:上层或沉溺于歌舞升平,下层却困于战乱流离。文天祥以诗为剑,刺破盛世假象,直指社会裂痕,展现其“天地有正气”的批判精神。尾联以景结情,堪称神来之笔。“平安消息好”直抒胸臆,却以“好”字反衬现实的残酷;“看到岭头梅”则化用陆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典故,以岭头梅花象征希望。此联意境开阔,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家国命运的期许:纵使时局艰难,仍需坚守信念,如梅花凌寒而开。文天祥以梅花自喻,既展现其高洁气节,亦为全诗注入一抹亮色,使沉郁之调终得回甘。
上一篇:宋·文天祥《新济州》
下一篇:宋·文天祥《闲居和云屋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