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重门老楚囚":风雪交加中,紧闭的重门内,我这“楚囚”已衰老憔悴,
"梦回长夜意悠悠":长夜梦醒,心中思绪万千,久久难平。
"熊鱼自古无双得":熊与鱼自古难以兼得,
"鹄雀如何可共谋":天鹅与麻雀怎可能共同谋划大事。
"万里山河真堕甑":万里山河如同摔碎的瓦器,
"一家妻子枉填沟":一家妻儿白白地埋骨沟壑。
"儿时爱读忠臣传":小时候最爱读忠臣的英雄传记,
"不谓身当百六秋":却未料到自己竟亲身经历这国破家亡的“百六”厄运之年。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风雪重门老楚囚,梦回长夜意悠悠”,先以“风雪重门”的寒冷景象开篇,既写出诗人被囚禁环境的恶劣,又暗含内心的凄冷。“老楚囚”三字尤为沉重,诗人以“楚囚”自比(楚囚指被囚禁的人),一个“老”字道尽被囚禁时间之久、身心备受折磨的状态。“梦回长夜意悠悠”则转向内心,“长夜”呼应现实的黑暗,“梦回”可见诗人因忧思难眠,只能在梦中短暂解脱,而“意悠悠”的茫然与怅惘,更显其孤独无依的处境。颔联“熊鱼自古无双得,鹄雀如何可共谋”运用典故深化情感。“熊鱼”出自《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里比喻理想(如忠君报国)与生存(如暂时妥协)两种难以兼顾的选择;“鹄雀”则分别象征高洁之士(鹄)与庸俗之辈(雀)。诗人以反问“如何可共谋”强调,在山河破碎的危局下,自己既无法放弃气节妥协求生,也无法与世俗同流合污,两难的矛盾中透出无奈与坚定。颈联“万里山河真堕甑,一家妻子枉填沟”直写家国之痛。“堕甑”原指瓦器摔碎无法挽回,这里比喻祖国山河被元军攻陷、彻底沦丧的现实,“真”字沉重如锤,可见诗人对国土失守的痛心疾首;“一家妻子枉填沟”则转向个人遭遇,家人因战乱或牵连而死,“枉”字饱含不甘与悲怆,家人无辜受害,自己却无力挽救,这种锥心之痛通过直白的语言直击人心。尾联“儿时爱读忠臣传,不谓身当百六秋”以今昔对比收束全诗。“儿时爱读忠臣传”回忆年少时崇拜忠义之士的纯粹理想,“不谓”(没想到)转折,引出“身当百六秋”的现实(“百六秋”指厄运之年,古人认为每隔六十年左右会有一次大灾祸)。曾经向往成为忠臣的热血少年,如今却在国破家亡中被囚禁受苦,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怆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文天祥《赠拆字嗅衣相士》
下一篇:宋·文天祥《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