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金瓯失壮图":江山沦丧在于没有宏伟的谋划,
# 金瓯:金属制成的盛酒器,後借喻疆土的完整坚固。
"衮衣颠倒落泥涂":连德祐皇帝也向异族下拜称臣,就像从天上落入泥涂。
# 衮衣: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
"空流杜宇声中血":德祐已是亡国之君,即使杜鹃啼到嘴角流血也是无家可归了,
"半脱骊龙颔下须":小皇帝也死于非命。
"老去秋风吹我恶":人已老去,秋风吹得我心情不佳,
# 恶:病,情绪不佳。
"梦回寒月照人孤":梦中醒来,寒月照着孤寂的人。
"千年成败俱尘土":在历史长河中,暂时的成败不算什么,
"消得人间说丈夫":最值得关注的是让人称道自己是一个大丈夫。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爱国主题的诗。全诗既倾吐了诗人对故国倾覆的黍离之痛,又于字里行间暗含警策,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当以大丈夫气节自励,宁折不弯。
2. 写作手法
化用:颈联“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承续前文悲怆之绪,巧妙化用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的苍凉意境,却更添家国倾覆的沉痛。诗人以衰朽之躯直面凛冽秋风,于寒夜梦回时独对孤月,将个体身世之悲升华为民族存亡之痛,在物我交融中,尽显国破家亡后茕茕孑立的凄惶与危苦。
3. 分段赏析
首联“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以南宋疆土沦丧、帝王蒙尘之景,勾勒出从宋高宗行宫旧梦到德祐皇帝(宋端宗)屈膝称臣的亡国图景,昔日繁华与今朝屈辱形成刺目对照。颔联“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笔锋一转,以德祐帝降元与幼帝赵昺崖山殉国的史实,双线并叙南宋末代君王的悲剧命运,一降一死间尽显王朝覆灭的苍凉底色。颈联“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化用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的苍茫意境,将个人身世之叹融入家国之悲,秋风凛冽、寒月孤悬的意象,深切传递出诗人国破家亡后的孤寂与困厄。尾联“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诗人以史为鉴,立下“丈夫”之誓:纵使千年兴亡终成过眼云烟,亦要为后世立下气节丰碑。四年后,他以从容就义之举践行诺言,在血与火的淬炼中,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铸就了一曲穿越时空的悲壮正气之歌。
4. 作品点评
全诗匠心独运,广采前贤成语旧典,化用自然而不着痕迹,叙事写景婉转含蓄,情感抒发深沉悲怆。诗中用典如盐着水,既承续文脉又暗合史实,语言凝练如金石铿锵,字字浸透家国血泪。诗人以精炼之笔勾勒兴亡之痛,以悲壮之音奏响气节之歌,使全篇洋溢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令后世读者读之动容,思之涕下。
上一篇:宋·文天祥《滹沱河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文天祥《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