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陵有神气":长陵有着神圣的气象,
"万岁光如虹":那万岁的光辉如同彩虹一般绚烂。
"有时风雪变":有时候风云变幻、风雪交加,
# 雪:疑当作云。
"魂魄来沛宫":汉高祖的魂魄会来到沛县的宫殿。
"壮哉游子乡":壮美啊,这游子的故乡,
"一览万宇空":站在沛宫一眼望去,天地都显得空旷辽阔。
"击筑戒复隍":当年高祖在沛宫击筑高歌,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帝业慎所终":帝业要谨慎地走向终结。
"重瞳爱梁父":重瞳的舜帝喜爱梁父山,
"此情岂不同":这种对故乡的情感难道和汉高祖不同吗。
"锦衣绚行昼":穿着华丽的衣服在白天出行,
"丈夫何浅中":大丈夫的心胸怎能如此狭隘呢。
"缅怀首丘意":缅怀那归葬故乡的心意,
"自足分雌雄":就足以分辨出英雄的豪迈与平庸。
"尚惜霸心存":还惋惜汉高祖心中存有称霸的野心,
"慷慨怀勇功":他慷慨激昂地怀抱着建立勇功的志向。
"不见往来事":却没看到历史上那些,
"烹狗与藏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情。
"早知致两生":如果早知道能让两生这样的贤士前来辅佐,
"礼乐三代隆":礼乐制度就能像三代那样兴盛。
"匹夫事已往":那些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
"安用责乃翁":又何必去责备汉高祖呢。
"我来汤沐邑":我来到了汉高祖的汤沐邑沛县,
"白杨吹悲风":白杨在悲风中瑟瑟作响。
"永言三侯章":长久地吟诵着《大风歌》,
"隐隐闻儿童":隐隐约约听到儿童在传唱。
"叶落皆归根":树叶飘落都会回归根部,
"飘零独秋蓬":而我却像那飘零的秋蓬一样孤独。
"登台共悽恻":登上歌风台,大家都感到凄凉悲切,
# 悽:一作恓。
"目送南飞鸿":我望着南飞的鸿雁,思绪万千。
# 送:原作之,据韩本、四库本改。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长陵有神气,万岁光如虹。有时风雪变,魂魄来沛宫。”开篇描绘长陵的神圣气象,万岁的光辉如彩虹般绚烂,接着想象在风雪变幻时汉高祖的魂魄会来到沛宫,营造出宏大而神秘的氛围,为下文对刘邦的描述和思考奠定基础。“壮哉游子乡,一览万宇空。击筑戒复隍,帝业慎所终。”赞美沛县是壮美的游子之乡,站在沛宫视野开阔。提及刘邦击筑时告诫自己帝业要谨慎终结,体现出对刘邦帝业的关注和思考。“重瞳爱梁父,此情岂不同。锦衣绚行昼,丈夫何浅中。”将舜帝爱梁父山与刘邦思乡情感相联系,认为二者情感相通,同时批评穿着华丽出行的人心胸狭隘,进一步深化了对情感和胸怀的探讨。“缅怀首丘意,自足分雌雄。尚惜霸心存,慷慨怀勇功。”缅怀归葬故乡的心意,认为这足以分辨英雄,同时惋惜刘邦存有称霸野心,肯定他建立勇功的慷慨,体现出对刘邦复杂情感和行为的评价。“不见往来事,烹狗与藏弓。早知致两生,礼乐三代隆。”指出历史上兔死狗烹的现象,反思若能任用贤士礼乐或可兴盛,从历史教训的角度对刘邦的用人和决策进行思考。“匹夫事已往,安用责乃翁。我来汤沐邑,白杨吹悲风。”自我宽慰不必责备刘邦过去的作为,接着写自己来到沛县汤沐邑,听到白杨悲风,营造出凄凉的氛围,引出下文的情感抒发。“永言三侯章,隐隐闻儿童。叶落皆归根,飘零独秋蓬。”长久吟诵《大风歌》,听到儿童传唱,以叶落归根对比自己如秋蓬般的飘零,强化了思乡和孤独的情感。“登台共悽恻,目送南飞鸿。”登上歌风台与众人一同感到凄凉悲切,目送南飞鸿雁,将思乡之情和对历史、人生的感慨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文天祥《为或人赋》
下一篇:宋·文天祥《第一百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