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jié
sān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chóu
yún
hǎi
shí
nián
shì
wàng
jīng
shī
líng
zuì
zài
tōu
shēng
gōng
chéng
wèi
shí
tiě
shí
xīn
cún
jìng
biàn
jūn
chén
zhòng
tiān
zòng
ráo
jiǔ
chén
hēi
bǎi
liàn
dān
xīn
niè

译文

广阔的愁云像海一样,边疆戍所显得模糊,十年了,为什么还望着京城。李陵的罪过在于苟且活着,苏武功业成就,是在没死去的时候。坚定如铁石的心,不会改变,君臣情义深厚,像与上天相约。即使夜晚漫长,边塞沙尘昏暗,经过千锤百炼的心,不会被染黑。

逐句剖析

"漠漠愁云海戌迷":广阔的愁云像海一样,边疆戍所显得模糊,

"十年何事望京师":十年了,为什么还望着京城。

"李陵罪在偷生日":李陵的罪过在于苟且活着,

"苏武功成未死时":苏武功业成就,是在没死去的时候。

"铁石心存无镜变":坚定如铁石的心,不会改变,

"君臣义重与天期":君臣情义深厚,像与上天相约。

"纵饶夜久胡尘黑":即使夜晚漫长,边塞沙尘昏暗,

"百炼丹心涅不缁":经过千锤百炼的心,不会被染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苏武忠节图(其三)》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西汉苏武北海牧羊的史实为题材,通过对比苏武与李陵的忠奸抉择,赞颂苏武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并借古抒怀,表达自身矢志报国的赤诚之心。首联以“漠漠愁云”渲染苏武被困匈奴的荒凉孤寂,十年遥望京师的执着凸显其故国之思。颔联借李陵苟活偷生反衬苏武坚守气节、功成归汉的壮举,忠奸对立中深化主题。颈联以“铁石心”喻苏武意志坚不可摧,“君臣义重”强调其忠君报国的精神与天地共存。尾联“百炼丹心涅不缁”化用《论语》“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喻示丹心经黑暗磨砺仍不染污浊,升华至民族气节的永恒赞歌。全诗融合史实与诗人自身抗元经历,以苏武自况,传递“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漠漠愁云海戌迷,十年何事望京师”​​以“漠漠愁云”与“海戌迷”勾勒出边塞苍茫荒凉的景象,云层密布象征内心沉重愁绪。“十年望京师”通过时间跨度凸显戍边之久,反问句式强化了身陷边关、遥望京城的无奈与困惑,为全诗奠定悲慨基调。​​颔联“李陵罪在偷生日,苏武功成未死时”​​借李陵、苏武两个历史人物形成对比。李陵战败投降被视为“偷生”之罪,苏武持节不屈终得归汉成为“功成”典范。诗人通过褒贬分明的典故,凸显坚守气节的重要性,隐含对忠贞品格的赞颂。​​颈联“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铁石心存”比喻意志如铁石般坚定不可动摇,“无镜变”强调初心永恒不变;“君臣义重”直抒对国家大义的忠诚,以“与天期”赋予这份忠诚以天地为证的崇高感,语言刚劲有力,凸显刚毅忠贞的志士形象。​​尾联“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夜久胡尘黑”以漫长黑夜与胡尘弥漫象征艰难险境,“纵饶”二字转折出逆境中的无畏精神。“百炼丹心”以金属淬炼为喻,凸显历经磨砺的赤诚之心;“涅不缁”化用《论语》“涅而不缁”典故,强调高洁品格即便身处污浊亦不受侵染,在悲壮中升华出矢志不渝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所怀》

下一篇:宋·文天祥《杜架阁(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