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初解语呕哑":看到人就学着咿咿呀呀的说话了,
# 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
"不肯归眠恋小车":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睡觉。
# 恋:喜欢得不肯放手。,归眠:回房睡觉。
"一夜娇啼缘底事":娇娇滴滴的啼哭了一晚上是因为什么事呢?
# 缘底事:因为什么事情。,娇啼:撒娇啼哭。
"为嫌衣少缕金华":是嫌衣服上少绣了金线花。
# 缕金华:用金线绣成的花朵。缕金,金丝。顾夐《酒泉子·罗带缕金》:“罗带缕金,兰麝烟凝魂断。”华锺彦注:“缕金,犹金缕也。”也指以金丝为饰。陶谷《清异录》:“江南晚季,建阳进茶、油花子,大小形制各别,极可爱。宫嫔缕金于面,背以淡妆,以此花饼施于额上,时号‘北苑妆’。”华,通“花”。,为:因为。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家庭生活题材的诗。描绘了小女儿初解语时咿呀学语,贪恋小车不肯归眠,甚至因嫌衣服上缕绣的金花少而一夜娇啼的情景,体现了小女儿娇憨可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小女儿深深的喜爱与宠溺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一夜娇啼缘底事”,未作过多渲染,直接呈现孩子哭闹场景;“一夜娇啼”“娇啼缘底事”简洁刻画孩子整夜啼哭,诗人探究原因的画面。完全是因为自己的衣服不够华美。小女孩爱美情有可原,可她却不愿明说,而是通过撒娇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质朴描述小女儿因爱美以撒娇哭闹求华美衣服的行为,不加修饰,生动展现牙牙学语小女儿娇憨无赖的娇态,运用白描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小女儿形象。
3. 分段赏析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开篇两句通过对小女儿语言和行为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她的天真可爱。“见人初解语呕哑”,从语言方面入手,“初解语”表明小女儿刚刚学会说话,“呕哑”模拟出她那稚嫩、不清晰的说话声音,让人感受到她的纯真和稚嫩。“不肯归眠恋小车”则从行为方面进行刻画,“不肯归眠”表现出小女儿的贪玩和任性,“恋小车”具体写出了她留恋的事物,一个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诗通过对小女儿日常行为的描写,为下文展现她的娇憨之态做了铺垫。第三句“一夜娇啼缘底事”中“一夜娇啼”强调了小女儿啼哭的时间之长,让人不禁好奇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如此哭闹。“缘底事”则以疑问的语气,增添了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女儿如此伤心。尾句“为嫌衣少缕金华”揭示了小女儿啼哭的原因,原来是嫌弃衣服上少绣了金线花纹。“为嫌”点明了原因,“缕金华”则具体说明了嫌弃的内容,将小女儿爱美、娇俏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诗通过设问和解答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小女儿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使读者对她的可爱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巧用寥寥数笔的白描手法,鲜活地展现出尚在牙牙学语阶段小女儿的娇憨姿态。诗中,孩子通过哭闹、撒娇这种本能方式,来宣泄自身需求未获满足的情绪,而引发这般哭闹的缘由,着实令人忍俊不禁。诗人通篇未提及一个“爱”字,也未对女儿的美好之处加以夸赞,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仿佛只是小顽童的无理取闹之态。然而,透过这些质朴的描述,读者却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位父亲对女儿那满溢而出的深情厚意。正因为全诗不着“爱”字,反而使得诗句蕴含了更多的韵味,让人回味悠长,意犹未尽。
# 写小女儿天真之情状,历历如画。
现代福建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丘幼宣《历代绝句选鉴》
# 《全唐诗》卷七百同收入韦庄给儿子和女儿的诗,《勉儿子》云:“养尔逢多难,常忧学已迟。辟疆为上相,何必待从师。”《与小女》云:“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两诗比照,对儿子所注重的是学,对其学之担忧是出于有所重望;对女儿因没有学问、功业上的期待,反倒能轻松叙写一些小儿琐事,留存一点童年的记忆。
不详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研究员赵小华《父亲的记录:唐诗中的儿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