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哭辞京阙":痛哭着辞别京城宫殿,
# 京阙:京都宫门,代京都。这里指正月十九日赴临安皋亭山元兵军营谈判。
"微行访海门":我乔装改扮寻访海门。
# 海门:今江苏海门县,在南通市东。当长江入海处。作者是改换姓名和衣着微行到海门的。,微行:官员隐蔽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久无鸡可听":长久没有鸡的打鸣声可听,
# 久无鸡可听:说只因作者走的水路,所以无鸡鸣可听。一说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新有虱堪扪":刚有虱子能够摸得着。
# 新有虱堪扪:《晋书·苻坚载记》:“桓温入关,王猛褐而谒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这句写作者虽然无鸡鸣可听但从容谈论国事,不忘国忧。
"白发应多长":白发想来该长长了,
"苍头少有存":旧部随从少有存活的。
# 苍头:黑色头发。
"但令身未死":只要身子还未死去,
"随力报乾坤":就随己力报效天地国家。
# 乾坤:天和地。这里指国家。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以诗人逃亡历程及心境为内容,借“痛哭辞京阙”的悲痛、“微行访海门”的艰险、“白发”“苍头”的人事变迁等,在抑扬起伏的节奏中,抒发历经沧桑仍矢志报国的情怀,既有对家国命运的感伤,又有至死不渝的担当。
2. 写作手法
用典:“久无鸡可听”:化用祖逖“闻鸡起舞”典。祖逖为报国,闻鸡便起舞练武,体现其奋发进取的报国之志。文天祥此句说久未闻鸡起舞,暗指自身处境艰难,却仍心系报国,借典故含蓄抒发壮志难酬仍矢志报国的情怀。“新有虱堪扪”:化用范滂“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及生活细节。范滂心怀澄清天下的抱负,文天祥以“虱堪扪”展现自身历经艰辛,却如范滂般坚守报国、不畏困苦,借典故深化壮志。直抒胸臆:“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直接抒发情感。即便处境艰难,只要一息尚存,就愿拼尽全力报效国家,将忠贞报国、不惜牺牲的决心毫无保留呈现,震撼人心,凸显爱国与担当。
3. 分段赏析
首联描绘被押北行辞别京城,以及脱身后乔装潜行的状况。“痛哭”传递出极致的悲痛情绪”“微行”凸显逃亡的艰辛。两句叙事简洁凝练。颔联借两个典故,抒发壮志,展现途中的困苦与自身的从容。对仗工稳,想象丰沛。颈联深入刻画途中生活之艰,白发日增,随从稀疏。一“少”一“多”,尽显苦楚。尾联笔锋一转,言明只要一息尚存,便要为国家效力。以坚定果决的语气,倾吐胸中厚重的报国之志。从诗里,能深切感受到作者悲愤的灵魂在强烈震颤,澎湃的情感似火山喷发,爱国的襟怀,弥漫于文字间。“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这震撼人心的激昂话语,时刻鼓舞人们为国家、民族的利益,随时奉献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