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咏沧浪古岸边":独自在古老的锦江河畔吟咏诗歌,
# 沧浪:江河的一种比较文雅的说法。
"牵风柳带绿凝烟":风儿轻柔,连柳丝都忍不住牵拉一把,此刻江面上升起淡绿色的烟雾,缥缈若纱。
# 凝烟:浓密的雾气。
"得鱼且斫金丝鱠":如果这时候得到一条大鱼多好啊,定要把它做成金丝一样的鱼片,
# 鱠:即切鲙,做生鱼片,把鱼切成一片一片的。此处用典。曹操做生鱼片很拿手,《曹操集》中有《鱼谱》专门介绍曹操做鱼的心得。,斫:大锄;引申为用刀、斧等砍。
"醉折桃花倚钓船":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待上钩的鱼儿。
北宋词人
李新(1062~1125?),北宋词人。字元应,自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哲宗元祐三年进士,曾因上书夺官谪居,后赦还。《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气格开朗,无南渡后啁哳之音”,如《折杨柳》清新流畅,构思新奇。其文则“序记诸篇,忽排忽散,虽似不合格,而他作亦多俊迈可通”。著有《跨鳌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隐逸闲情的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独坐江畔、垂钓赏春的悠然画面。通过想象得鱼、斫鲙、倚船等画面,表达出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与对美好生活的喜爱。
2. 写作手法
拟人:在“牵风柳带绿凝烟”一句中,诗人将柳丝赋予人的情感与动作,本是风吹柳丝,却说柳丝“牵着”风,生动展现出柳丝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让柳丝仿佛对风有着不舍眷恋,使景色更具灵动的诗意。用典:“得鱼且斫金丝鲙”一句,巧用曹操善制生鱼片且著有《鱼谱》介绍心得的典故。典故原意是曹操在生鱼片制作方面技艺精湛,还专门撰写《鱼谱》记录相关经验。作者在诗中借曹操善制生鱼片这一典故,通过想象自己钓到鱼后精心斫成金丝般的生鱼片,以典故中曹操对美食制作的用心,展现出自己对闲适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生动地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享受生活的状态。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独咏沧浪古岸边”,诗人李新明确地点出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古老的锦江河畔,独自一人漫步吟咏。“独”字奠定了一种清幽的氛围,仿佛天地间只有诗人与锦江相伴,凸显出诗人此时宁静的心境。紧接着第二句“牵风柳带绿凝烟”,诗人巧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柳丝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本是春风吹拂柳丝,诗人却说柳丝“牵着”风,生动地描绘出柳丝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仿佛柳丝对风有着不舍的眷恋。同时,“绿凝烟”三字,将柳色与江面升起的烟雾相融合,描绘出一幅淡绿色的朦胧画面,如烟似雾,缥缈而美丽,让整个景色增添了一份诗意与梦幻。此时诗人心情大好,望着江面,思绪也随之飘荡。第三句“得鱼且斫金丝鲙”,这是诗人展开的丰富想象。在如此美好的锦江畔,诗人幻想着要是能钓到一条大鱼该多好,钓到后便将鱼精心斫成金丝般细长的生鱼片,享受美味。这一想象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最后一句“醉折桃花倚钓船”,诗人进一步描绘出悠闲惬意的画面。在微醺之时,随手折下一枝桃花,然后倚靠着钓船,在桃花的芬芳中悠然等待鱼儿上钩。整个画面充满了闲适与自在,尽显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与美好。
上一篇:宋·陆游《放翁》
下一篇: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