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n
zhōu
驿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shān
chuān
shí
jiù
gèng
rén
yǎng
gān
wǎng
lái
chē
chén
yīng
xióng
suàn
wǎn
tiān
àn
chóu
xīn
běi
shǒu
yān
shān
liáng
xiàng
chén

译文

山川好像认识我,但旧友故交却一个都不在了。一低头一抬头间,看到的都是战争的痕迹,来来往往的,只有车马扬起的尘土。英雄谋划失误已晚,天地间新的愁绪更加浓重。朝着北方的燕山道路前行,凄凉的氛围笼罩着从夜晚到清晨的时光。

逐句剖析

"山川如识我":山川好像认识我,

"故旧更无人":但旧友故交却一个都不在了。

"俯仰干戈迹":一低头一抬头间,看到的都是战争的痕迹,

"往来车马尘":来来往往的,只有车马扬起的尘土。

"英雄遗算晚":英雄谋划失误已晚,

"天地暗愁新":天地间新的愁绪更加浓重。

"北首燕山路":朝着北方的燕山道路前行,

"凄凉夜向晨":凄凉的氛围笼罩着从夜晚到清晨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真州驿》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诗人在真州驿的所见所感为题材。首联写山川似曾相识,却不见故旧之人,表达孤独之感。颔联描绘干戈痕迹与车马扬尘,展现战乱后的景象。颈联感慨英雄谋划已晚,天地间新添愁绪,叹国家命运。尾联写面向北去燕山的路,从夜晚到清晨都满是凄凉,烘托出对前途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对真州驿的描写,抒发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文天祥于广东海丰兵败被俘,四月间被元军押往大都。途经真州(今江苏仪征)驿站之际,他目睹江南故土沦丧、山河破碎,遂写下这首诗。这段行程在《文天祥诗集校笺》中有着明确记述。真州驿地处元代南北驿道江浙段的重要节点,其地理方位与诗中“北首燕山路”形成鲜明的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了真州驿在战乱后的景象,通过对山川、干戈迹等的描写,表达了对故旧离散、国家动荡的悲痛,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深沉思考与无奈,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命运的悲叹。

2. 写作手法

拟人:“山川如识我”,赋予山川以人的情感,说山川好像认识自己,以山川的“熟悉”反衬故旧的缺失,更添孤独之感,使情感表达更为生动。直抒胸臆:“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直接抒发对英雄谋划不及、国家局势堪忧的感慨,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让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 分段赏析

首联:“山川如识我,故旧更无人”,诗人初到真州驿,觉得山川似曾相识,然而曾经的故旧却已不见踪影。“如识我”赋予山川人的情感,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孤独,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颔联:“俯仰干戈迹,往来车马尘”,诗人俯仰之间看到的是战争留下的痕迹,来来往往的车马扬起尘土。此联描绘出真州驿在战乱后的破败与忙碌景象,暗示着国家正处于动荡之中,借景抒情,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颈联:“英雄遗算晚,天地暗愁新”,诗人感慨英雄们的谋划为时已晚,如今天地间又增添了新的愁绪。这是对国家局势的直接感慨,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直接抒发内心的悲痛与无奈。尾联:“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诗人面向北去燕山的路,从夜晚一直到清晨,心中都满是凄凉。此联通过描写诗人的动作和时间的推移,进一步烘托出对未来前途的忧虑与凄凉之感,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挽湖守吴西林》

下一篇:宋·文天祥《宴交代宁国孟知府致语口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