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yàn
lóu
zhōng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wáng
rén
mǎn
jiāng
hóng
yùn
shù
hòu
shān
qiè
mìng
zhī
yàn
lóu
zhōng
yòu
ái
guò
fān
qiū
xiāng
chù
qīng
nián
mèng
chéng
luán
xiān
quē
àn
xiāo
dài
huǎn
lèi
zhū
xié
tòu
huā
diàn
zuì
duān
jiāo
yǐng
shàng
chuāng
shā
qīng
dēng
xiē
chí
gāo
tái
miè
rén
jiān
shì
kān
shuō
xiàng
nán
yáng
qiān
shàng
mǎn
jīn
qīng
xuè
shì
tài
biàn
便
fān
qiè
shēn
yuán
shì
fēn
míng
yuè
xiào
chāng
duàn
hǎo
fēng
liú
líng
huā
quē

译文

应和王夫人《满江红》的韵,希望效仿陈师道《妾薄命》的深意。在燕子楼中,又煎熬过去了、几度春秋岁月。怀念的地方,青春就像梦一样,正像美人乘鸾上仙阙。容颜悄悄地枯萎,衣带渐渐地宽缓,成串的珠泪滚落,湿透了花钿鬓侧。最无缘无故的是、芭蕉叶影倒映上窗纱,青灯又恰恰熄灭。曲池合拢,高台倾毁,人间万事,哪能一一诉说!面对着南阳阡墓,襟袖上洒满了泪血。人情世态,就像变化无常的风雨,我矢志不移,本来就是一轮不变的明月。可笑乐昌公主、曾有过那么一段美好风流的时光。最终不免铜镜残缺。

逐句剖析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应和王夫人《满江红》的韵,

# 《满江红》:词牌名,九十三字,上片八句,下片十句。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王夫人:王清惠。后山,陈师道字,他的集中有《妾薄命》篇。

"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希望效仿陈师道《妾薄命》的深意。

"燕子楼中":在燕子楼中,

# 燕子楼:在江苏铜山县城西北隅。张建封筑。

"又捱过、":又煎熬过去了、

"几番秋色":几度春秋岁月。

"相思处、":怀念的地方,

"青年如梦":青春就像梦一样,

"乘鸾仙阙":正像美人乘鸾上仙阙。

# 鸾仙阙:仙阙,仙境。

"肌玉暗消衣带缓":容颜悄悄地枯萎,衣带渐渐地宽缓,

# 衣带缓:指消瘦。

"泪珠斜透花钿侧":成串的珠泪滚落,湿透了花钿鬓侧。

# 花钿:古代妇女头上妆饰。

"最无端、":最无缘无故的是、

"蕉影上窗纱":芭蕉叶影倒映上窗纱,

"青灯歇":青灯又恰恰熄灭。

"曲池合":曲池合拢,

"高台灭":高台倾毁,

"人间事":人间万事,

"何堪说":哪能一一诉说!

"向南阳阡上":面对着南阳阡墓,

# 南阳阡上: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阡,墓道,指王清惠所葬地。

"满襟清血":襟袖上洒满了泪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人情世态,就像变化无常的风雨,

"妾身元是分明月":我矢志不移,本来就是一轮不变的明月。

"笑乐昌、":可笑乐昌公主、

"一段好风流":曾有过那么一段美好风流的时光。

"菱花缺":最终不免铜镜残缺。

# 菱花缺:指南朝徐德言、乐昌公主破镜重圆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燕子楼中》是南宋词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词。上片用燕子楼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以“乘鸾仙阙”比喻年轻时中状元、仕途一帆风顺的美好景象,但突然遭遇牢狱生涯、国破家亡,于是肌玉暗消,以泪洗面;下片在缓和的语气中,塑造了美人向旧主墓阡倾泻血泪的意象,表达了国家虽然覆灭,但自己依然矢志不渝的精神。本词一改词人的豪放文风,以香草美人寄托国家大事,风格婉约清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祥兴二年(1279年),文天祥以王清惠的语气,用王词的原韵,代她写了一首《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此后,文天祥意犹未尽,约在一两年之后,又按王清惠词的原韵,和作了一首《满江红·燕子楼中》。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古抒怀词。通过唐代关盼盼独居燕子楼的故事,写其相思憔悴之态与物是人非之慨,以“世态翻覆”喻时局动荡,用“分明月”明心迹。表达对气节的坚守、亡国之痛及对苟且者的蔑视。

2. 写作手法

比喻:多处使用比喻,使描写生动形象。其中词人用“分明月”比喻自己亮可鉴人的忠国之心,乃是该词的心脏所在。铺垫:第一段词人极力渲染铺写自己当时处境的艰难,为下片明志设下铺垫。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之心。用典:本词多处用典,如词的最后两旬借对乐昌公主的讥笑,再次申明自己的态度,“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乐昌公主你心迹有变,一段风流旧事转瞬即逝,然那菱花破镜却是一碎再不能重圆了。词人表面笑乐昌,却实是嗤笑那些随波逐流、得意一时的新贵,具有强烈的蔑视和讽刺意味。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即用“燕子楼”典(关盼盼独守空楼三载),将空间锁定在象征忠贞的幽闭环境。“又捱过”强化时间煎熬,暗含家国沦亡后流亡岁月的漫长与绝望。表面写女子独守孤楼,实则暗喻文天祥被俘后囚禁生涯。“秋色”既是自然时序,亦隐喻南宋政权如落叶般凋零。“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相思”指向男女情爱,但“乘鸾仙阙”突兀插入神话意象,将现实相思升华为对故国理想的追忆。鸾凤本为祥瑞,此处却暗含“仙凡永隔”的悲怆。“青年如梦”直指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幻灭,呼应文天祥《正气歌》中“天地有正气”的浩然之气与现实困境的撕裂。以女性身体消瘦(“肌玉暗消”)隐喻气节坚守的代价。“衣带缓”化用《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却剥离儿女私情,指向“臣心似铁”的精神苦修。“斜透花钿”以泪痕浸染妆饰的细节,将个体悲痛转化为山河破碎的具象符号。花钿(金箔面饰)的残损暗喻文明秩序的崩塌。蕉影摇曳(“蕉窗夜雨”本为闲愁意象)与青灯熄灭构成双重压迫:自然光影的侵扰暗示时间流逝的焦灼,灯火断绝则强化囚禁的黑暗与孤绝。​​“无端”之痛​​:看似嗔怪自然现象,实则控诉命运无常。青灯熄灭后,黑暗中的坚守更显悲壮。​​下阕,用石崇金谷园“曲池合”、北齐高纬铜雀台“高台灭”的典故,浓缩历代王朝兴衰。曲池填平、高台焚毁的意象,指向南宋覆灭的必然性。“何堪说”三字如惊雷炸响,将个体哀痛升华为对历史暴力的控诉。文天祥以“不可说”对抗污名化,暗含“天地不仁”的哲学悲怆。“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骤转至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典故,“阡”指墓道,暗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自喻。“满襟清血”以血色忠诚对抗世俗污浊,呼应《正气歌》“顾此耿耿存”的烈士精神。从幽闭楼阁到开阔墓道,场景突变象征气节超越生死界限。​​“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以“翻覆雨”痛斥宋元易代之际的投机者(如留梦炎等降臣),用“分明月”自喻绝对的道德准则。月之恒常与雨之无常形成道德审判的终极隐喻。借女性口吻言说士大夫气节,打破“女德”与“忠君”的传统关联,赋予“妾身”超越性别的精神重量。“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本为爱情佳话,此处却以“笑”解构:乐昌被迫改嫁后的“破镜”象征气节妥协,而文天祥以“菱花缺”(镜子破碎不可复圆)宣告宁为玉碎的决绝。将个人气节与南朝陈国覆灭(乐昌故事背景)勾连,暗指南宋灭亡的教训——妥协者终将被历史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正之变也,故词当合其人之境地以观之。

清刘熙载《艺概》

# 天祥词的艺术风格,基本上属于豪放派,而这词却是婉约派的当行之作。可见一个杰出的作家,其风格往往是多样化的。

现代苏州大学教授钱仲联《宋词鉴赏辞典》

# 表达曲折委婉,风格沉痛哀怨。于婉约中透露刚贞壮烈。比之苍凉悲壮、遒劲有力之作,别具趣味。词人感情真挚、充沛,有为而发。无论是一泻千里,还是敛抑吞吐,皆成佳文。

现代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洪《唐宋词精华分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题颜景彝八窗玲珑》

下一篇:宋·文天祥《古心江先生以旧弼出镇长沙癸酉十月乙亥是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