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天地阔":悠远的天地,广阔无边,
# 悠悠:遥远,长久。
"世事与谁论":世事却不知能与谁一同谈论。
# 论:评说。
"清夜为挥涕":在清冷的夜晚为此而流泪,
"白云空断魂":望着白云徒然黯然神伤。
# 断魂:销魂神往。
"死生苏子节":生死之际能看出苏轼的气节,
# 苏子节: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拘,仗汉节(节又名符节,古代使者所执信物)牧羊十九年,终得归汉。后人乃以苏武节作为忠贞不屈的象征。
"贵贱翟公门":贵贱变化能映照出翟公的门庭兴衰。
"前辈如瓶戒":前辈曾有守口如瓶的戒约,
# 如瓶戒:即守口如瓶的戒约。
"无言胜有言":默默无语胜过激烈争辩。
# 无言胜有言:指自己由于议论太烈,暴露了心志,使敌人产生疑惧,被拘囚,不得归阙。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广阔天地间,面对世事发出感慨,体现了文天祥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2. 分段赏析
首联“悠悠天地阔,世事与谁论”,描绘了天地的广阔,“悠悠”一词强调了天地的悠远和空旷。“世事与谁论”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在这广阔的天地间,却找不到可以倾诉世事的人。颔联“清夜为挥涕,白云空断魂”,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悲愤之情。“清夜”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挥涕”则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悲伤和痛苦。“白云空断魂”,望着白云,诗人徒然黯然神伤,“空”字更加强化了这种无奈和悲哀。颈联“死生苏子节,贵贱翟公门”,运用典故,“死生苏子节”,指苏武的节操。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坚守气节,持节牧羊,节旄尽落,最终归汉,官拜典属国。此典故象征着坚贞不屈的气节,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向往。“贵贱翟公门”,源自《史记·汲郑列传》中翟公的故事。翟公为廷尉时宾客盈门,罢官后门可罗雀,复职后拒绝宾客来访,并在门楣题写“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以讽世态炎凉,通过翟公门庭在贵贱变化时的兴衰,反映了世态炎凉。这两个典故的运用,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化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尾联“前辈如瓶戒,无言胜有言”,诗句中“前辈如瓶戒”引用了前辈守口如瓶的告诫,暗示了在当时的环境下,言语可能会带来危险。“无言胜有言”则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选择沉默的深沉情感,这种无言中蕴含着对世事的无奈、对家国的忠诚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上一篇:宋·文天祥《山中和韵》
下一篇:宋·文天祥《又呈中斋》